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本文试图从“生存”和“体验”的本位问题出发来探讨教育的本质。生存能力的具备是个体和社会得以延续的根本,体验使得这种生存具备的意义性,正是跟随生存和体验这两大主题,科学主义教育观和人文主义教育观交错发展,随着历史的发展它们必将融合,并且人文主义教育观必将成为科学主义教育观的统管。  相似文献   
102.
科学技术的发展只是民主政治的有利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过度强调科学技术的决定性作用只会导致唯科学主义和人类理性的自负,其结果必将摧毁民主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把民主推向不归之路.  相似文献   
103.
中国实用理性的务实传统和鸦片战争以来救亡图存的期望给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科学主义的诞生提供了内在文化依据和直接文化动因。所以,科学主义不仅仅是“舶来品”,它恰恰是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某种程度附会的必然结果,是中国文化在特定背景下合逻辑的展开,体现出一种内生的路向。  相似文献   
104.
长期以来,心理学处于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文主义取向的对峙之中.以往心理学研究是以信息时代之前的工业社会形成的科学观、哲学观为背景而建构其理论的,科学与人文的简单分类的基础是工业社会的线性关系.而网络本身诞生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之中,反过来它又成为形而上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绝妙的写照.  相似文献   
105.
长期以来人们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立分析得淋漓尽致 ,甚至认为难以调合。但由于忽视了两者本质上的同一性 ,往往在现实中遇到许多困惑 ,如环境危机、社会危机等等。本文从理论、现实等方面论证了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必将合流 ,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6.
人文属性是中医学的最大特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医学具有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而中医学的人文属性更加强烈。从本质上讲 ,中医学实际上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属性的人文学科。充分肯定中医学的人文属性有助于全面地把握中医理论体系的本质 ,也有助于给现代科学研究中医学一个正确的定位。中医学应当冲出唯科学主义的阴影。  相似文献   
107.
用世界先进的理论、方法重新发掘、阐释中国古代文学,完成由旧模式向新模式的转换,是世纪之交古代文学研究的一场学术革新与转型。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学说与科学主义学说的合流与从“由外到内”到“由内而外”的发20展转向,为我们提供了理论的营养与路向的启示;国内文艺理论界所走过的由“内转”到“外突”的学理路程,为古代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参照。作者认为,古代文学的研究路径、方法应是变“由外而内”为“由内而外”再“由外而内”,即由文本形式分析入手,发掘隐含其内的情感结构、心理结构及人性发展的情态,最终再回到说明文本上来。  相似文献   
108.
心理学自建立之初起就存在着"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对立的认识,同时,认为心理学具有科学性的几种观点也各不相同.本文以现代的"科学标准"为根据,从心理学的定义、特征入手,分析探讨了现代心理学的科学特征和科学性以及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现代西方科学主义大体上经历了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和实在论等几个阶段。尼采以视角主义为杠杆 ,以人类生命为目的 ,以不贬损正当的科学理性为前提 ,对实证主义科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从而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史上反科学主义的思潮。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包含一些合理因素 ,但自身也存在偏颇之处。构建历史理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0.
姚玳玫 《学术研究》2022,(1):161-171
1924年底,《语丝》与《现代评论》先后创刊,编辑部均设于北京大学一院。二刊同人由北京大学两个教授群体组成:《语丝》成员多为本土的浙籍章太炎门生派系,《现代评论》成员多为留英美归国学者派系。二刊相遇实际上是1920年代新文化知识分子内部人文主义群体与科学主义群体的相遇,其矛盾隐含诸多复杂的社会文化内容。其时《新青年》的时代已经结束,新文化知识分子的分化和各走其路已成大势。《语丝》与《现代评论》的笔战,尤其是因"女师大风潮"而引发的激烈交锋,正是新文化知识分子深层分化的一个表征。双方的论辩除了个人意气、群体积怨以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造成的裂痕外,最有意味的是注重人文(尊重学生的个人自由)与注重科学(看重学校的教学秩序)两种文化思路之间的分歧。新文化运动中"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已呈不相协调之态,其思路方式变得各执一端,不可调和,终至两败俱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