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04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自然"即"生长"是人类对自然最早、最原始的解释.自然是生成之源、存在之基,自然自主而存在.但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自然"的原本意义被异化,被遮蔽."自然"跌落为"自然物","自然"物化为我们人类可以随意褫夺的对象,随之而来的后果则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通过对科学主义"自然"观的全面反思,我们重呼 "自然"的复归,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2.
早期的自由派学人往往为了自由民主的目标,将具有独立价值和独特范围的科学理性,"提升"为实现自由民主的不二法门和根本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的自由主义者,开始出现对科学与民主关系的反省,克服科学取代人文的现象.这一演变,对于思考科学精神与政治现代化的关系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对尼采的"透视论"和维特根斯坦的"图式说"的比较研究,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对待传统哲学问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另一方面揭示"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在标志哲学革命方面的共同意义.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中国科学主义发展过程中“科学方法万能”这一核心特征,指出了其不合理的一面,并就其现实意义即对自然科学方法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5.
科学主义的僭越与科学精神的失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是现代性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在洋务运动中引进,在五四时期建立了权威。但是,由于科学对意识形态和信仰的僭越,使科学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科学化。最后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运动中,意识形态主义取代了科学主义,建立了霸权,从而使科学精神失落。改革开放以来,恢复了事实求是的科学精神,但建设科学精神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6.
文章概述了结构主义方法论的核心思想,即结构主义的结构观和二元对立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具体分析了结构主义方法论存在的片面性、局限性.并阐释了结构主义方法论与唯科学主义之间的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27.
早在满清时期,以“国粹主义”为旗帜的第一次国学复兴浪潮就已开始书写所谓国学的历史,它在复兴国学的旗帜之下提倡“复兴古学”,而真正要达到的目的却是掀起反满革命。第二次所谓国学复兴巨浪直接源自于80年前那场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当时最时髦的口号便是那句青史留名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这次国学复兴的直接文化背景是“西学”的发动和科学主义的滥觞。最近一次国学复兴运动的出笼则起源于改革开放后的所谓“后改革时期”,  相似文献   
28.
于20世纪80年代西方社会兴起的后现代心理学是对现代心理学的批判,它强烈地反对现代心理学主客分离的"二歧式",强调了心理学研究的整体性、系统性,主张从社会历史文化方面探索人的心理与行为。在研究范式上,后现代心理学呈现出以下特点,即: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取向,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及理论整合趋势。在后现代心理学范式的作用下,心理学研究视角的变换主要体现在:注重探讨人的心理的社会历史文化特性,注重个体内在心理过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一种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态和社会效果。科学主义批判思潮源于西方,但在中国却是舶来品,是在从西方输入科学的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它在被移植时,难免会发生变异。我们试图透过中西语境下科学主义批判思潮呈现的多样外观,找出它们存在的差异,总结出共同的本质,以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主义批判。  相似文献   
30.
西方主义既源自西方,也来自东方。西方主义者眼中的西方社会犯有四重罪:西方现代城市化、西方商业化、西方工具理性和唯科学主义、西方开放社会无宗教信仰与性道德混乱。从上述四个方面分析西方的人文知识分子对西方社会的批判,辨析根植西方的西方主义者如何被伯鲁马视为"敌视"自己的国家,厘清源自西方的西方主义者与反西方主义者的双方辩驳,为误读西方主义这一当代社会思潮的中国读者提供看待东西方社会的不同视角,有益于国人在传统向现代性转型期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摒弃非黑即白的僵化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