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78篇
  免费   325篇
  国内免费   81篇
管理学   2428篇
劳动科学   119篇
民族学   268篇
人才学   390篇
人口学   132篇
丛书文集   4453篇
理论方法论   781篇
综合类   7932篇
社会学   1053篇
统计学   42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4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361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853篇
  2012年   1190篇
  2011年   1472篇
  2010年   1446篇
  2009年   1738篇
  2008年   1759篇
  2007年   1221篇
  2006年   969篇
  2005年   900篇
  2004年   776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469篇
  1999年   238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由“公羊学”所宣扬的天命史观,是将社会的变化视为天道运行“副本”的观念。它既宣扬“君权天授”,又承认“天命所授者博,非独一姓”,认定社会在周期性的循环中发展。但在整个中世纪,“君权天授”的观念一直是维护家天下专制制度的精神武器。在从古代社会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前清”学者在批评天命史观时,将主宰人类命运主体的“天”置换为“社会”;到了清代中期,“常州”学人则注意到“天命”史学中所包含的变易思想;晚清之时,恰遇“千年未遇之变局”,康有为等一方面援引前清学者的社会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则直接将公羊学的变易思想与西学相对接,于是,“通三统”、“张三世”、“《春秋》当新王”便被改造成社会进化论学说。  相似文献   
192.
徐心  林伟鹏  吴刚 《管理评论》2021,33(11):3-12
科技创新是促进国家发展的动力.要实现科技创新推动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学术研究需要面向世界科学前沿,挑战前沿的科学难题,做出原创成果,实现创新引领.企业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体.工商管理作为研究企业管理的学科,解决好本学科领域"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问题,有助于为我国企业创新提供理论指导,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然而,工商管理学科领域如何凝炼"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是管理学者和管理实践者长期以来关注但未被解答的问题.本文旨在探索工商管理学科领域"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的凝炼机制.借鉴工商管理学科领域59位资深专家的意见,探讨了"面向世界科学前沿问题"的内涵、选题要求、形成方法,并尝试整合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凝炼方案.此外,本文阐述了"并联式"和"串联式"两种具体科学问题提出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一个能够形成聚焦的、对中国管理实践有帮助的、面向世界科学前沿的研究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3.
194.
自19世纪末以来,中国史学经历了三次转型,多种"新史学"次第登场,旧传统崩塌,新传统难以确立,以致当前的中国史学在理念、结构、范式、知识体系、研究方式乃至表述形式等方面,均打上了深重的外来印记。中国史家越来越离不开欧美史学的模式及启发,同时也感受到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文化压力,由此引发"中学"和"西学"、传统和现代、政治和学术、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之间的多重博弈。为了走出困局,中国史家纷纷设想以多种方式构建自己的史学话语体系,冲破欧美史学的笼罩。然则要在当今学术全球化的时代实现这一目标,不仅不得不继续借用来自欧美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而且还必须取得能为欧美史学界所认可的研究成果。这一悖论无疑进一步加重了中国史家的话语权焦虑。  相似文献   
195.
剩余价值学说与“历史科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存在双重逻辑:马克思创建剩余价值学说的历程经历了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的多重转变,它既是灵活运用“历史科学”的表率,亦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而使之成为“一门历史的科学”的必然结果。从研究内容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眷注“异化劳动”这一剩余价值的结果表现到探析剩余价值的产生之源,再到揭示资产阶级剩余价值必然灭亡的“不可避免”的命运的研究,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科学。从研究领域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经历了从哲学审视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再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旨归,形成了社会主义的历史科学。从研究方法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创造了“从抽象到具体”的政治经济学方法革新,从揭示剩余价值一般规律到揭露“利润、利息、地租”剩余价值特殊表现形式的剥削本质,形成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科学。从研究思路的演进逻辑来讲,马克思从历史经验逻辑、思想理论逻辑、主题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高度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建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认识论科学。  相似文献   
196.
对人的研究和人生的研究历来都是人类社会的研究主题。在以往的历史长河中,由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制约、人类思维的局限、人对自身认识的不足,因而人的问题、人生问题往往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所掩盖。作者认为人的科学是并列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群,并详细论证了人生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科学性,人生科学的研究对象、规律和内容,人生科学产生的必然和人生科学研究的价值,初步提出了人生科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97.
本文回顾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曲折走向,分析了原苏联解体的深层原因,阐述了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思想基础及其科学体系,论证了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集中全党智慧和经验的创造,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社会主义命运开创了光辉的前途。  相似文献   
198.
邓小平的著作大多是以较短的谈话、报告等形式形成的。因而有人在邓小平的著作是不是理论、是否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问题上存在疑虑。本文是在明确什么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理论的中心问题、贯穿始终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进行分析,阐述了邓小平理论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9.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0.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重要标志。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重要思想也正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书中的中心内容。把握科学的实践观不仅是在纷繁复杂的哲学纷争中区分新旧哲学观的关键所在,亦是今天解决现实问题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