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62篇 |
免费 | 1257篇 |
国内免费 | 4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027篇 |
劳动科学 | 473篇 |
民族学 | 1224篇 |
人才学 | 1487篇 |
人口学 | 440篇 |
丛书文集 | 16895篇 |
理论方法论 | 3376篇 |
综合类 | 35763篇 |
社会学 | 5788篇 |
统计学 | 12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0篇 |
2023年 | 895篇 |
2022年 | 981篇 |
2021年 | 1271篇 |
2020年 | 1146篇 |
2019年 | 1040篇 |
2018年 | 496篇 |
2017年 | 892篇 |
2016年 | 1072篇 |
2015年 | 1861篇 |
2014年 | 4097篇 |
2013年 | 3605篇 |
2012年 | 4241篇 |
2011年 | 5528篇 |
2010年 | 5443篇 |
2009年 | 5795篇 |
2008年 | 7018篇 |
2007年 | 5199篇 |
2006年 | 4299篇 |
2005年 | 3887篇 |
2004年 | 3199篇 |
2003年 | 2728篇 |
2002年 | 2455篇 |
2001年 | 2191篇 |
2000年 | 1498篇 |
1999年 | 882篇 |
1998年 | 481篇 |
1997年 | 358篇 |
1996年 | 321篇 |
1995年 | 163篇 |
1994年 | 137篇 |
1993年 | 93篇 |
1992年 | 78篇 |
1991年 | 73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21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这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把党的执政能力提高到如此高度,并系统性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体系,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认真学习全会公报和《决定》,觉得有十大新内涵值得解读。 相似文献
93.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加强执政主体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水平。按照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必须找准切入点,把握以下五个重点环节,在实践中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94.
95.
陈胜云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12
现代性往往被西方学者看作以文艺复兴为始端、起源于欧洲的西方历史叙事,但从现代性批判相关著述看,我们可以从中找到一条从批判的现代性、反思的现代性走向新现代性的思想演进逻辑。中国式现代性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效应,以实存形式宣告了在地域上异于欧洲的现代性存在,中国式现代性不仅体现为文学艺术、政治思想与宗教意识的复调式兴起,还体现为中国学者对中国大地上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自觉,更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在理性反思基础上提出的崭新现代性筹划。中国式现代性作为区别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现代性,在三个重要维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积极的理性担保:辩证守护启蒙价值观,把人的解放作为根本价值目标;坚守资本奴役逻辑批判的主体向度,把正确引导资本发展作为重要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同性筹划,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作为前提引领建构现实共同性。 相似文献
96.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国家战略目标,需要加强法治应对。司法是法治的关键手段,有效司法将推动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司法所蕴含的政治、法律与社会功能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现行司法规范与司法诉讼制度虽能提供一定基础性支持,却也存在规范内容空缺、诉讼制度不健全等问题。总体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司法应对面临三个层面的问题:一则,现行司法运作存在理念与价值缺陷,具体表现为能动理念与预防性价值不足;二则,司法适用的法律依据缺失,具体表现为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的专门立法空白及既有立法的规范依据缺陷;三则,碳达峰、碳中和所牵涉问题的整体性与系统性分别与司法的地方化、治理手段的割裂化存在矛盾,需要司法协同,但司法协同存在明显的力度不够问题。应通过落实司法的能动理念、健全司法的预防价值、夯实司法适用的法律保障、建构司法协同体系,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7.
中国共产党一贯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建国之初,党面临着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任务,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但是,绝大部分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显然是与党所赋予的历史任务相矛盾的,因而党所提出的"团结、教育、改造"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是符合历史发展之客观规律的.然而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偏差,特别是经验主义的惯性作用,这一方针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误,提供了深刻的历史经验启迪.思考历史的经验教训,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相似文献
98.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