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51篇
社会学   3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老爷儿"是老北京人对太阳的一种称呼.头回听到有人这样叫太阳,我盲目地认为这一定是老年间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对上天的一种崇拜,有种祈盼着平安保佑的意思,和"老天爷"相近.  相似文献   
1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普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103.
SSK视野中的技术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科学知识社会学做了简要的评析,认为相对主义的认识论和经验论的自然主义的方法论是科学知识社会学的两个基本特征,基于这两个特征,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研究工作应遵循“先解构,后建构”的思路进行。这种思路对于目前很难深入的国内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其次,在分析当前技术创新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的概念,并且从作为社会交往活动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多元化、技术创新与社会的整合关系三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社会形成”的内容作了简单的说明。最后,对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4.
通过对建构主义产生的背景,建构主义的研究方法和建构主义关于科学知识的几个观点的阐述与分析,来回答“科学知识到底有没有社会性和多大程度上具有社会性”这一有关元科学的根本问题,同时表明笔者对建构主义的立场。  相似文献   
105.
公共理论是以人类社会为研究对象,认识和掌握社会规律和人类自身发展规律的科学知识体系.公共理论现代化是相对于传统的公共理论而言的,它是一个不断对传统公共理论加以改造更新使其在功能上不断适应现代化要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6.
知识教育在教育中居于核心地位,但知识教育权重不当会形成遮蔽学生智慧发展的教育困境。当下教育中存在的“教育=知识教育”现象,从知识观的角度来分析它缘于三方面的原因:中国传统尊重知识权威、唯书唯上观念的影响;近代西方唯知识论影响;对知识习得的不同理解。受其影响,如果将知识教育、知识习得当做惟一目的,只追求知识的客观性,仅仅关注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习得,就容易使教育偏离了培养人的目的,进入蒙蔽智慧的困境。因而,迫切需要在建构主义知识观指导下走出知识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107.
交叉科学:两大知识板块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交叉科学是所有形成于哲学科学、社会科学与数学科学、自然科学两大知识板块之间的交叉学科的统称。交叉科学作为科学知识体系的一个一级子系统——科学部类,在两大知识板块的交汇、融合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可以认定的交叉学科门类,约有20个。为了推进交叉科学的发展,提出制度安排、组织保障、人才培育三项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08.
梁云昌 《学术论坛》2006,23(4):12-15
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知识成为生产力中独立的、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的要素。知识正在极大地改变着生产力中的各项要素,它极大地拓展和扩大了劳动对象的作用和范围;信息、知识等人文资源成为最重要的劳动对象;知识成为劳动资料的轴心,劳动资料成为科学技术的物化形式,科学技术的研发水平和与其物化形式的劳动资料共同成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知识使得劳动者分化,知识型劳动者的质量、总量,才真正是社会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生产力要素的这种变革,要求中国走一条信息化、知识化、工业化同时发展的新型生产力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9.
在当代社会批判语境中,对于资本逻辑支撑的现代性有诸多批判方式与路径。利奥塔在《后现代状态》中选取的是以现代性知识为对镜,要义是明确现代性知识之不合法性的路径。利奥塔是想通过证明现代性知识背后的元叙事的不合法性来达到批判现代性知识之不合法性的目的。他择取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学说来进行证明,认为现代性知识本质上只是一种语言游戏,因此要将不确定性、多样性、异质性标准等特征加于现代性知识身上。但利奥塔所指出的知识去合法化出路,不仅不能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知识整体有效,而且把语言游戏形而上学化,因为他不仅没有把握现代性到后现代性知识变迁的准确形态与知识生产的根基,也没有认识到知识的悖论性、界分性和历史性本质。所以,他对于现代性知识的批判是不成功的。  相似文献   
110.
科学知识社会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并迅速产生了国际性影响.科学知识社会学流派中发展最为成熟、最具代表性的爱丁堡学派有以下主要理论观点:一是其理论核心"强纲领",二是其说明模式"利益理论",三是其建构方法"有限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