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9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3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83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石振保     
石振保,男,汉族,中共党员,1965年2月生,安徽庐江人。1988年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治教育专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被选为安徽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1999年荣获全省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和校级首届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十佳提名奖”及校级教学成果奖,现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校党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淮北市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362.
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运用,更重要的它还是中国在对社会主义追求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中国近代以来在对现代化的追求中传统理想的嬗变、传统辩证思维的弘扬、对资本主义的判断,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前提.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这些历史前提中提出问题的破解,就构成了科学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363.
周英勇 《现代交际》2011,(5):123-123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从俄国十月革命的欣欣向荣,发展到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的低谷,到现在的社会主义中国,说明社会主义生命力的强大。2008年的金融危机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64.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分歧和较量,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重新反思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这一时代课题面前,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党一方面应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  相似文献   
365.
江泽民同志提出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人类社会自进入阶级社会以来,阶级斗争从未停止过,只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形式不同而已。现阶段的国际阶级斗争,主要表现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较量。所以,讲政治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66.
367.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部分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 ,但没有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系。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主要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获得成功的 ,因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的实质是解决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始于列宁 ,毛泽东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邓小平初步提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368.
试论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徐纪律一、科学社会主义“飞跃论”种种考察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问题,对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对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践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引起学界同仁的重视和研究。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意义上论...  相似文献   
369.
面对现代性的"解放悖论",乌托邦理论在经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而消沉、甚至"死亡"之后,又重新引起西方现代乌托邦论者的极大兴趣。他们不仅为乌托邦思想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作广泛的论证,还从若干路径出发,要求在这个普遍物化和异化的时代复兴乌托邦的批判和超越精神。这种理论倾向既与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意识形态批判转向的理论渊源有关,同时也是现代乌托邦论者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作人本主义解读的结果,但是这些寻求"类"自由、正义的乌托邦路径,在其本质上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背离,因为脱离现实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所设想出的自由只是一种抽象的自由。  相似文献   
370.
19世纪40年代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两个必然"就成为贯穿这一理论体系的主题.如何实现这一主题要求,马恩提出了两个设想一是"同时发生"理论;二是跨越"卡夫丁峡谷"的理论.二战后,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落后、跨越了资本主义这个"卡夫丁峡谷"基础上实现的.这就揭开了社会主义辉煌发展的历史进程.在此期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波匈事件、"文化大革命"、苏东剧变三次重大挫折;同时,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又发生了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制度;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创立过程中又经受了1978年中国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考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及党的十五大前夕中国举什么旗的考验,使全党同志更加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更加明确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