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6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管理学   532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34篇
人才学   114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611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358篇
社会学   219篇
统计学   6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道家的社会和谐理念是自然型的,与儒家的伦理型和谐理念形成了对比。但从比较的视角来看,道家与儒家的社会和谐理念在忠信、贵和、民本、风俗淳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是直接相通的。道家主张的自发式秩序、柔性秩序、生态文明与儒家所体现的教化性命令式秩序、刚性秩序、礼乐文明相反而相成,形成互补性结构,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和现代化空间。  相似文献   
3.
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是新时代的伟大构想与重要任务,这同样也是全党的共识,成为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依据。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实现自身优化的要求,同时也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需要,为了充分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异质文化的交融,解决传统文化所存在的文化自卑、文化自负以及文化焦虑的实际问题,实现构建命运共同体的目标,需要将正确的方法论作为指导,将合理化的路径作为载体,将超越创新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以此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作者在班主任工作中针对班级一名单亲家庭的个性极强但文笔很好的女同学,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分析,充分发挥该学生的优点,利用日记与其进行交流、沟通,取得信任,最终成功教育转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黑龙江粮食生产的发展,研究了粮食转化的迫切要求及存在困难,思考了粮食转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本系列论文则是对孙绍振先生丰硕的研究成果的深入研究,着重剖析其理论体系中的形式主义因素和解构主义精神,前者表现为对于研究范式的自觉铸造与贯彻到底,后者则表现为对僵化的正统马列文论与横移的西方文论的颠覆与拆解.研究的目的在于为中国文论界乃至整个学术界所欠缺而又亟需的研究范式提供一枚具有示范意义的标本.  相似文献   
7.
从经济写作的准备、加工、总合三个阶段的角度 ,详细分析了马克思《资本论》的写作过程 ,阐述了其思想理论体系、写作思维、表达形式等多重转化过程 ,突出了经济写作过程的特性及其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在锌表面获得了多种不同颜色且具有金属光泽的不溶性Mo(W)-S-Zn簇合物转化膜,所获膜层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和装饰效果,加热处理后颜色将发生变化,加速腐蚀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色膜耐蚀性最佳。FT-IR、FT-Raman、XPS和AES分析表明,该膜层厚度约为60nm。钼在膜表面的价态为+6价,而在膜内则以+6、+4价共存。从AES深度分布曲线可知,其组成为32.5%Zn,19.3%Mo,39.4%S,8.5%O。膜为多分子层组成的复杂体系,其颜色是各组分统计分布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论领域的功绩和影响异常地引人注目。他的理论发展在西方大致有隐喻和转化两种情况 ,两者都体现出理论的创生能力。与此相比 ,中国文论界则没有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培养基上结出自己的果实。  相似文献   
10.
农村女性剩余劳动力在农业向非农业转化过程中,出现了年龄低龄化趋向、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专门技术的掌握程度低、劳动权益保护状况堪忧等状况。针对上述现象,国家应通过法律、政策的制定,对处于就业弱势的农村女性予以更多的考虑、照顾;通过增加农村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和建立具有性别倾斜的就业培训和就业指导体系,增加农村女性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