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50篇
  免费   286篇
  国内免费   108篇
管理学   962篇
劳动科学   45篇
民族学   208篇
人才学   248篇
人口学   21篇
丛书文集   2979篇
理论方法论   587篇
综合类   6643篇
社会学   552篇
统计学   99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307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165篇
  2016年   255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742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725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758篇
  2009年   837篇
  2008年   878篇
  2007年   735篇
  2006年   638篇
  2005年   638篇
  2004年   507篇
  2003年   524篇
  2002年   451篇
  2001年   392篇
  2000年   311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唯情"的美学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生死轮回的独创性手法,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表现领域。《牡丹亭》所承载的文学意蕴满含着"情"的独特内涵,同程朱理学的"理"形成了对抗之力。汤显祖所追求的人性解放,对爱情婚姻的自由,是其戏剧精神的深蕴之意。通过对"唯情"美学观的深度探析,进一步深透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82.
183.
诗与乐的配合方式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学史、中国诗歌史的演进,诗乐"和"的基本性格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道德理念,以及中国人完成德性人格的重要途径和标准。中华文明史上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传统,即"诗乐传统":"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是中华诗乐传统的理论基石;"声""音""乐"三分理论是中华诗乐传统形成的基点;"为人生而艺术"是中华诗乐文化精神的核心。中华诗乐传统所蕴含的"中和"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精髓之一。  相似文献   
184.
熊中贵 《科学咨询》2008,(10):77-77
中学化学教学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呢?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要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 "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提出的,它们的主要不同在于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不同,即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学生全面发展,是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  相似文献   
185.
本文根据高校中以研究生为主的科研团队管理现状和问题,提出科研团队中要加强团队凝聚力管理、创新管理、文档管理及后评价管理,从而有效地提高高校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186.
乔艳 《管理科学文摘》2008,(13):102-102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学校的教学领域,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革命,它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专业课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提出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专业课课堂教学质量的研究,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探索,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优化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以科研促质量,以科研求创新,以科研求发展,培养一批既有较高专业知识水平,又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专业课教师队伍,以达到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7.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8.
楚秀红 《创新》2016,(6):12-20
孙中山先生是世界公认的伟大人物、青年人的楷模。他一生常与青年相交相伴,关爱、倚重青年,并在学问志向、人格道德、乐观合作、奉献牺牲等多维度的人生修养上加以提示和引导。孙中山的青年修养观,对于当前青年群体的成长、学习与理想修养仍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法本质观是解读党法关系的法理基础,准确把握党法关系必须坚持正确的法本质观。以阶级性本质论、社会性本质论、人本性本质论、本质虚无论和马克思主义当代法本质观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分析探明了各类法本质观对认识党法关系的影响。研究认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是超越其他法本质理论并且符合中国实践的科学理论,在当代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的逻辑框架下,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以人民根本利益为纽带的本质统一体。  相似文献   
190.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不断夯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基础;必须始终坚持相信和依靠人民的群众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必须始终坚持代表人民的权力观,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政策观,作决策、定政策,自觉地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