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3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秦世不文,但秦统治下的巴蜀完成了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飞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加之“秦民万家”入蜀,山东六国富豪及工匠入蜀,刘邦为汉王时又带大批政治精英、文化俊才入蜀,使巴蜀成为秦、楚、中原文化与巴蜀固有文化大荟萃、大整合的地区,从而为汉代巴蜀文化的一代繁盛奠定了基础。 汉代巴蜀散文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赋和论说杂文方面。汉赋作为汉代文学之代表,其奠基人为巴蜀人。汉赋“四大家”中三大家为巴蜀人。西汉的司马相如、王褒、扬雄及东汉的李尤、杨终、瞿酺皆为名垂当代,卓有成效的散文家。 李固、李燮父子以书、策闻名,虽为汉中郡人,但汉中古属蜀国,汉时又与巴蜀同属益州,故作为本文附录。  相似文献   
92.
加强社区建设,是新形势下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城市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的必然要求。社区档案作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谓社区档案是指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居民在社区管理、社区发展、社区完善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一、社区档案管理的现状社区管理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服务事业虽然起步迟但发展很快,然而作为社区基础性工作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却不能适应当今社区发展的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93.
辛亥革命后,以同盟会(国民党)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作为新兴政治精英,崛起于中国政治舞台。他们坚持以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为指导纲领,积极推进民主政权建设。但是,广东社会动荡的复杂背景,以及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使得民主政制的推行遭遇种种挫折。广东省议会成为同盟会员迅速提升政治地位的手段,排斥地方旧知识精英,使缺乏社会基础的新兴政治精英愈加孤立,没有帮助革命党人的政权深入民心。1920年代,陈炯明在"地方主义"的引导下,尝试将政党政治寄予民治之上。但是,"民选县长"本身的政治化,使得民主政制陷入地方主义的漩涡。民初广东革命政权的建设情况,典型地反映了民主政制在近代中国的艰难开局。  相似文献   
94.
公民社会视角下的基层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治国家之外的,并且依靠从内部建立起必要的秩序运转、调控的自主性机构以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社会价值与原则的总和。以公民社会为分析工具,审视基层政权建设,便会发现基层政权问题日益突出,这种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分野模糊造成的,是政治国家权力构成、公民社会发展与成熟以及权力监督及制约制度的问题。加强基层政权建设,首先必须以农村社会资源整合和政治国家活动领域的界分为首要任务,换言之,就是要确立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结构。这一结构的确立,对于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具有如下重要意义:一是肯定农民及其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基层民主制度才可以保证;二是农村市场才能健康发展,从而为基层政权良性运作奠定经济基础;三是以权利制约权力才能实现;四是形成法治的基础和界限。  相似文献   
95.
论秦畴祭天     
李梅 《唐都学刊》2005,21(6):149-152
古代祭天于郊,故祭天又称郊祀.秦之祭天,在祭祀时间、地点、所用牺牲等方面与周、鲁郊天有很大不同.尽管秦祭天礼仪跟儒家经典所记相抵牾,但经过西汉的继承,秦代祭天仪式对后世郊祀制度依然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
牛铭实 《浙江学刊》2007,(1):99-106
中共历代领导人中,在推动地方自治上事功最著的可能就是彭真了。他一生有关地方自治的主张和实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此一时期他主要负责共产党在晋察冀边区的建设。由于阎锡山自1917年起开始在山西推动村治,山西成了全国地方自治的模范省,而抗战时的边区政府有大批山西省地方官员参与政务,使彭真直接或间接地接触到作为村级建设的有效制度安排-地方自治。二、50年代。他提出人民代表大会和居委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具体体现。他在北京建立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并推行区人民代表会议制度。三、80年代。彭真担任宪法修改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宪法修改工作,将居委会和村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写进了1982年的宪法。接著,在他的执著争取下,1987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村委会组织法》,开启了当代中国基层民主的另一契机。这三个阶段代表了彭真对地方自治的心路过程,从30年代的认识、学习,50年代的实践,到80年代的反思和重建。我们可以说他几乎是支手延续了地方自治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7.
中国乡土建筑保护面临全球化、城镇化等因素带来的威胁。乡村治理中的乡土建筑保护,需要协调来自国家与社会、农民与市场几个方面的力量,既从全局上完善法律制度建设,创新经济发展模式,也要依靠基层政权,在乡村治理中通过居民的积极参与,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8.
丁辉 《领导文萃》2013,(11):77-78
有一个流传很广的关于"大老粗"干部的笑话。说的是1971年,林彪叛逃,摔死在外蒙古,全国掀起批林高潮。上面传达的文件里有一句:"林彪披着马克思主义的外衣。"生产队开批斗会,队长向大家传达说:"这个林彪很坏,走的时候还偷了马克思的一件大衣。"这个故事是否实有,无从考证,在那个"有文化基本上等于有罪过"的特殊时期,基层政权有许多这样的"大老粗"干  相似文献   
99.
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处在探索和发展之中.在多元复合、利益碰撞的社会特型中,"人治"模式逐渐向"法治"模式过渡.借鉴传统中国民间社会治理的思想资源、制度资源并赋予当代农村发展的最新经验和理论成果,是建设既符合民主政治发展,又符合中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00.
始皇时代,随着燕齐文学方士的大量涌入,邹衍之学与燕齐方术西传秦国,并对秦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燕齐文学方士的鼓动下,始皇帝不仅接受了邹衍阴阳五行学派的思想,而且营造了钟鐻金人、极庙复道、始皇陵寝等大型工程。在这些工程背后,都藏有与邹衍阴阳五行学派相关的丰富文化隐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