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92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852篇
社会学   124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2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睿丽  赵斌 《西域研究》2008,94(2):62-67
本文利用历史文献和文物考古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秦汉匈奴的服装形制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认为秦汉匈奴的服装作为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适应自身社会生活方式及所处之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而且还受到外来文化因素的影响,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2.
考察秦汉时期的社会意识,可以发现热切追求"富贵"的倾向.这一情形,同经济生活的进步有关,也是与当时社会文化"闳放"、"毫不拘忌"的风格相一致的."富贵"追求,成为人生进取的动力.而帝王控制的权力,主宰着臣民得"富贵"是否可能.秦汉时期已经有开明的思想者对全民的"富贵"追求持冷静的态度.若干有关"富贵"的认识闪射着理智之光.逸民的言行表现出"骄富贵"的社会意识.所谓"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很可能表现了较在"志"与"道"的约束下坚守"高尚"原则的士人们更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3.
蒋智  李长华 《城市》2009,(11):44-46
一、城市生态绿地网络的概念和作用(一)概念 城市生态绿地网络是指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特征和自然植物,根据国家规范和城市自身条件所确定的标准.以现有的各级各类园林绿地为基础.科学地规划成完整的、合理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64.
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茜 《西域研究》2001,(3):21-28
本文分析了新疆园林业的成因,阐述了各历史时期新疆园林业的发展,总结了新疆园林业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65.
秦汉地方行政运行机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汉时期 ,中央对政令向地方传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对地方信息的反馈也辟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 ,借以保证上令下达和下情上报的时效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因其行政机制中隐存难以克服的痼疾 ,致使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免地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66.
马孟龙 《民族研究》2022,(2):106-122+141-142
本文利用近三十年发现的出土文献,对秦汉“道”政区演变进行分析。文章指出,目前明确可知秦代至少设置12道。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至少载录23道,反映了吕后初年汉朝直辖区域“道”之设置与长官秩禄级别。依据《秩律》推知,秦道长官皆称令,秩级为六百石。西汉初年增置五百石秩级的道,道长官称谓出现令、长之别。西汉中期以后道长官秩级进一步降低,以道长为主。相较于县,道之长官秩级普遍偏低。道始创时间约在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与秦国伐灭义渠戎后管理众多内附游牧民族有关。秦汉道的数量和地域分布十分稳定。战国末年至汉初,道皆设置于秦国旧地边疆,不在六国故地置道。只有汉初的长沙国为了应对南越国军事进攻,在湘水上游置道。汉武帝以后,不再于新开拓的边疆地区置道,道之地域分布格局最终奠定。秦道的数量不超过20个,西汉道的数量不断增加,至哀帝时期达到峰值,随后数量逐步降低。  相似文献   
67.
东夷在秦汉时代主要指夫余、挹娄、朝鲜、高句骊、沃沮、濊、三韩等部族或政权.就道德生活而言,虽然多数国家或部族内部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公正规范,但在民族或其政权之间却普遍存在着不公正,远未产生互不侵犯、和平共处的道德共识.另外,还普遍存在着婚前性自由的性爱道德权利以及崇尚勇敢、强劲的道德价值趋向.由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水平、受外来影响等因素的不同,道德生活也各有其特色.  相似文献   
68.
秦汉时代的四川开发与城市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汉时期,中央王朝为了在政治经济上加强对巴蜀的控制和开发,把巴蜀划分为若干个郡县,从而使巴蜀的城市体系出现了新的格局。同时,由于国内统一局面的加强、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巴蜀地区交通网络的扩展,巴蜀商业增添了新的活力,达到空前兴盛的水平,使城市经济和文化出现欣欣向荣的新气象。由此促成了西南国际都会的形成,推进了秦汉时代四川经济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69.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徽州水口园林水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方法,查阅大量文献,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机制和海绵城市雨洪管理方法,重点从水、植被、土壤等自然要素分析水口园林水环境的发展模式及其生态效益,借鉴徽州水口园林的雨水调控方法,为现代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实际参考.传承并发扬本土景观优势,发挥水、植被、土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水口园林水环境运作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0.
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园林树木学是培养学生进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发现美,创造美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与手段,以"研究性与引导式学习"为导向,学习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之成为学生主题研究、开放性研究活动的一个新空间.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结合,指导学生进行"校园植物挂牌"等实践活动,在探究有关园林树木的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