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17篇 |
免费 | 85篇 |
国内免费 | 2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7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111篇 |
人才学 | 45篇 |
人口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1231篇 |
理论方法论 | 186篇 |
综合类 | 2199篇 |
社会学 | 243篇 |
统计学 | 3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3篇 |
2023年 | 89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97篇 |
2020年 | 85篇 |
2019年 | 67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68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12篇 |
2014年 | 229篇 |
2013年 | 196篇 |
2012年 | 205篇 |
2011年 | 268篇 |
2010年 | 257篇 |
2009年 | 287篇 |
2008年 | 409篇 |
2007年 | 265篇 |
2006年 | 227篇 |
2005年 | 236篇 |
2004年 | 213篇 |
2003年 | 166篇 |
2002年 | 169篇 |
2001年 | 154篇 |
2000年 | 104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47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4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陈爱华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1(6)
在《基因技术的道德哲学革命》一文中,作者突破了已有问题以及同已有问题联系起来的视域,这不仅意味着探讨视域的深化,而且提出了新理论问题式:由基因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的一般意义上的高技术伦理或应用伦理的探讨,进入"道德哲学革命形态"即未来道德哲学形态的沉思。 相似文献
82.
乔全生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是研究晋语构词的系列论文之一。通过对晋语附加式形态构词所表现出的表义作用、语法功能和形态特征的分析,说明:晋语不仅有丰富的形态,而且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前缀“圪、日、不”和后缀“货、鬼、达”在晋语使用频率很高,形态特征丰富;与印欧语言相比,既有相同于印欧语形态现象的共性的特征,又有不同于印欧语形态的独有的特征,只有立足于晋语和其他方言的语言实际,深入研究,才有可能建立起富有特色的汉语形态学 相似文献
83.
裴萱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8):133-143
[提要]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将空间、主体与社会三者密切结合在一起,构建出“人化空间”的现代空间样态,从而开启空间转向的理论浪潮。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进一步拓展了空间的符号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通过“第三空间”“另类空间”等概念一方面建构出空间符号的审美意义,另一方面则发掘符号形式内蕴的身份、阶级、文化等深层话语价值。与此同时,文学理论知识需要采取“建构论”的生产模式和“价值论”的意义生成途径。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文学理论提供了崭新的知识生产模式与理论资源。首先,空间生产论与文学活动论能够相互契合,并在“美的规律”本质论、精神实践创作论等方面提供崭新视角;其二,空间符号论与文学文本论不仅建构出文学的空间审美形式,更是在文学形象、文学意象、审美意识形态方面实现文本“深层结构”的意义释放;其三,空间批判论与后现代文学理论知识“大生产”景观相互渗透,并通过另类空间文化反思、流动空间的审美自由以及公共空间的符号共鸣等发掘文学理论的介入性、实践性与人文性价值。马克思主义空间话语给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资源与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4.
戢斗勇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5)
珠江三角洲文化形态的性质是务实求利;其特征是商业俗文化;其结构由岭南文化、中原文化、港澳文化和西方文化四因素构成;其地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曙光”,是中华民族大一统文化的“中介”。 相似文献
85.
刘艳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6):749-754
间接故意犯罪中的“放任”是一种不计后果和不希望的心理态度,并具有附属性与转化性;明知结果必然发生而放任的是直接故意而不是间接故意心态;间接故意犯罪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不存在犯罪未遂、既遂等犯罪形态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86.
颜冬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6):142-144
文章对建筑史上的空间概念进行了简要地回顾,并从单纯的角度,以分析的方法阐述了建筑围合实体的作用以及和内部空间的关系.同时给出常见的建筑围合实体的形态以及相应的内部空间形态.旨在唤起人们对建筑设计手法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7.
现代主义作为中国新诗的一种艺术方式 ,由于文学对于社会使命的过多承载 ,一直处于边缘和支流的地位。但艺术发展的审美要求 ,又使具有独特审美方式的现代主义诗歌表现出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它一方面作为一种艺术因素 ,渗透在作为主流文学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之中 ;另一方面又在中国历史进程的某些“间隙” ,形成三次跳跃性的发展。第一次从二十年代李金发肇始 ,经过三四十年代的戴望舒、西南联大校园诗群到“九叶派” ,为现代诗走向成熟塑形 ;第二次是台湾五六十年代的现代诗 ,这是一次由诗和美术发端而广及文学艺术各门类的完整的现代主义艺术运动 ;第三次是八十年代由朦胧诗发难而呈现出多样形态艺术发展 ,在进入后现代中与台湾、香港、澳门年青一代诗人汇合。曲折的发展呈现出现代诗在中国的特殊运动形态 ,和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民族化改造。 相似文献
88.
熊晓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78-81
城市音乐人类学是近年来产生并盛行于欧美的新型学科,尽管时间不算长,但是比有史以来任何形式的艺术变革给人类文化带来的影响都要大.城市音乐人类学在城市化进程深刻变化的同时,自身在形式上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它已成为现代音乐人类学学科发展的必然,也使城市音乐人类学研究自身在模式、形态上出现了重要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89.
王钢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7,35(1):51-54
对于日本现代作家川端康成来说,文学内部生命的展示集中于对爱学进行深入的探究和开掘。日本的川端研究者已注意到这方面的内容,并进行了评述,但过于宽泛,缺乏系统性。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对川端小说“爱”的主要形态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从人生美学、日本传统美学、宗教美学和日本近代作家“爱”的觉醒思潮四个主要方面阐释川端爱学的美学源泉。 相似文献
90.
民族政治系统是民族政治生活的载体,直接制约着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并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根据产生领域的不同,可以将民族政治系统分成两类:国家形态的民族政治系统和非国家形态的民族政治系统,前者产生于国家政治生活,后者产生于“市民社会”。本文从民族国家的分类和划分标准,民族国家的政治制度类型及管理形式、结构形式入手,探讨了民族国家政治系统和民族地方政治系统对民族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同时对非国家形态民族政治系统也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