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46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85篇
管理学   32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55篇
人才学   87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3453篇
理论方法论   517篇
综合类   5955篇
社会学   308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212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268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123篇
  2017年   173篇
  2016年   209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593篇
  2013年   555篇
  2012年   608篇
  2011年   722篇
  2010年   755篇
  2009年   656篇
  2008年   809篇
  2007年   671篇
  2006年   596篇
  2005年   494篇
  2004年   437篇
  2003年   444篇
  2002年   379篇
  2001年   357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28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公孙龙子》的诞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该著作包含了与当今相似的语义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区别了指认对象与指认结果不同,客观事物被指认后内化为精神意识范畴的内容,语义存在于人的内部世界。其次,认识到了人的感觉器官是外部世界内化为语义的重要途径,并有了初步的语言分类雏形。最后,围绕"物""实""位""名"四者关系形成了独特的公孙龙语义学体系,对先秦时期语义研究乃至语义学整体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2.
我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工作是自1952年9月任教“民间文学”一科时起步,以至于今的。  相似文献   
103.
文化是历史地凝结成人的生存方式,文化的历史进程是以“人”的发展为标尺的。在原中国民族文化神秘数值的历史隐退的背景下,启蒙理性由在主流文化中的主导地位走向被批判的对象再到进入中国民族文化的视域,经历了一个张扬与回溯的发展路径。以理性为特征的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预示着中国民族文化转型的到来。这不仅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规定。以注重人自身的存在与生存,强调对生命意义的阐释、对生存情境的提升为基本内涵的生存论哲学观调和了理性与人文,为中国民族文化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4.
中国文论30年所经历的从"去政治化"到"泛政治化"过程,也是一个从"泛学科化"到"去学科化"的过程.在1980年代具有整体性的"向内转"所引发的"新学科"运动与"泛学科化"思潮中,文艺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尽管相对滞后但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与进展;而世纪之交的具有"向外突"性质的"文化转向"所导致的"去学科化"取向,却造成了文艺社会学重建工作的中断或"悬置".作为文艺学和社会学之间的学科交叉,既可以有偏重于文艺一社会之学的"文艺社会学",也可以有偏重于社会-文艺之学的"社会文艺学";既可以有文艺学学科定位,也可以有社会学学科定位.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文化研究",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和发展空间.因此,对于当下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来说,建设具有"多维论"性质的文艺社会学现代形态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5.
冯黎明 《社会科学》2021,(1):167-176
艺术的个人独创性是近代以来形成的一个普遍信念,这一信念借助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和先锋主义的艺术实践而得到现代审美文化的共同认可。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的思想来源是建立在理性主义和个性主义基础之上的主体论哲学,主体论哲学通过艺术自律论将个人独创性普及于现代审美文化场;进入20世纪后,随着主体论哲学的式微,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也开始动摇。尼采、福科等人对理性主义文化的反思质疑了主体论证哲学,而结构语言学、话语理论、互文性理论、文化研究等理论形态以及大众文化的兴起使得艺术的个人独创性信念逐步失去了普遍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6.
107.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进程中,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阐述了当代中国如何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以此为基石,构建了邓小平发展观的框架。  相似文献   
108.
十八大以来,鉴于中国经济发展背后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和谐等问题,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又时不我待,因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就成为当今中国重要的政治议题。在政治学的研究框架下,结合当前中国具体的国情和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现实需要,对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过程、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等方面进行学理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主体是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客体是以基层社会公共事务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过程是以人民群众美好生活为目标的政治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结构是以柔性方式为运行逻辑的基层政权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的政治功能是以实现再组织化为目标的社会建设。与此同时,对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政治主体、政治客体、政治过程、政治结构和政治功能等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应当注意的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论迎来历史性转型的重要时刻,苏联美学和文论的影响非但没有退场,而且成为一个重要的借鉴资源。从"审美特征"论、"审美情感"论,再到"审美反映"论,以至于到"审美意识形态"论,我国文论在新时期的每一次显著进步,苏联文论的影响始终存在,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论,更是从苏联当代文论的新成果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而这一期间,苏联美学和文论代表著作集中译介研究,与我国当代文论转型发展构成了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10.
王海滨 《文史哲》2020,(3):20-25+165
现代性道路的多线论,是我们从学理上谈论中国道路的逻辑前提。西方现代化历程在文化理念、生存方式、经济逻辑和政治路径等层面均溢出了其负效应。西方现代性实践的负效应不是现代性本身必然带来的。中国道路应自觉反思西方现代性实践中可以避免的发展代价,走既充分借鉴现代性文明因素又最大限度地避免现代性负效应的道路。从理论上展望中国道路的前景,应自觉建构传统与现代相综合,物质与精神并重,党的领导下动力机制、平衡机制和优化机制相结合的新型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