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0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75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4 毫秒
141.
在佛的神光下——中国佛教艺术特征探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佛教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佛教研究的重要内容。中国佛教艺术具有宗教性、程式化、民族性和象征性四个基本特征。这些特征从根本上讲都是由宗教艺术的功能与本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2.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吉祥文化多以图案的形式呈现出来,成为中国传统装饰艺术中的重要部分。它装点着中国传统建筑,是传统建筑中璀璨的珠宝,也是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吉祥图案以其深长的意味而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从吉祥观念的产生、吉祥图案的类别及其吉祥图案的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3.
河湟社火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火 ,原是对祭神会上所扮演的各种杂戏、杂耍的总称 ,后来逐渐成为春节期间开展的一种广泛的群众性专项文娱活动。每到春节期间 ,广大城乡人民兴高采烈地以社火欢度佳节 ,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国泰民安。随着时代的发展 ,对传统社火的发展趋势问题 ,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社火的起源“社”。社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注释为 :“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在人类没有科学认识大自然的年代 ,他们对土地怀着既感激又恐惧的心理。是土地生长了树木、五谷和蔬菜 ,养育了人类 ;但人们又认为如果动土不慎 ,就会引起…  相似文献   
144.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到底如何破解这个难题,人们至今还没有找到科学的办法。传统作文教学程式可归纳为:讲作文——写作文——改作文——评作文,这里姑且以“任务型”名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教育理念和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核心——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笔者大胆提出“成功型”作文教学的观点,试图以此彻底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不合理现状,使之走上更加科学更有实效的新轨道。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以老庄直觉思维的对象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其思维方式的程式、特点及其在人类掌握世界的两种方式科学和艺术中的方法论意义.并以此为案例说明中西思维方式互补和融合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6.
论《格萨尔》的程式化结构特点及其传承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不仅规模宏大,其突出特点还在于它是一部至今仍被广大群众传唱着、不断丰富着和传承着的"活形态"史诗。民间口头传唱是其主要的流传形式。这部鸿篇巨著的生成和传承与其程式化的结构特点紧密相关。文章借鉴西方史诗和蒙古史诗研究的方法与思维角度。从结构入手,衍用口头诗学中"程式"和"主题"的术语概念,结合《格萨尔》自身所属的语言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特点,对其整体结构、分部本结构、唱词结构、叙唱语言和曲调五个方面作出了具体的程式化解析;分析了《格萨尔》中"程式"与"主题"的具体内容,阐述了艺人如何利用"程式"和"主题"创作与传承史诗;探究了产生这种程式化的结构特点及传承规律的思想渊源,说明了史诗程式化的特点为艺人的即兴创作与记忆提供了客观上的便利。  相似文献   
147.
现行作文教学中,随意性教学模式、机械操作的程式化教学模式、一切唯高考指挥棒是从的功利性教学模式三大基本模式的顽固存在,使得一些学校为了拿高分,只顾教给学生文字编织术,而把陶冶学生心灵的宗旨抛诸作文之外,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应试作文”成了跨入高等学府的“敲门砖”,并且被很多学生讥为“学之为考”、“学  相似文献   
148.
这是一个故事家的个案研究,文章以大量的田野调查资料为基础,以故事家的移民家族历史、口头文学传统和武当山道教文化、民间文化为背景,对故事家故事的特色进行了论述;分析了故事家对口头要素和基本程式的运用能力及其讲述风格;探讨了故事家的传承线路、传承活动及其特点;特别是通过对故事家的精神信仰和生活状况的深入了解,揭示了其口头文本与心理结构、民间仪式、民俗生活的内在联系,并阐明了当地口头文学多元化特点的形成机理,对故事家的传统继承能力和创造性给予了肯定,并概括出了故事家的总体特色;最后说明了该研究的文化意义。文中运用了历史———地理学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口头诗学”等有关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突出了田野调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9.
刘凌  秦晓晴 《肇庆学院学报》2023,(6):112-116+122
基于近20年来中国二语词块的综述类研究,分析国内学者几十年来在术语、定义和分类等概念界定问题上未能达成共识的原因及其对国内词块研究的负面影响,提出迫切需要在词块的界定方面达成共识。建议仿照词的定义方式,从形式角度给词块下定义,并基于学界两种主要识别标准将其分为两类:公式化序列和词束。此外,针对由于概念界定分歧给词块研究造成的混乱局面,建议先确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的方面,在此基础上逐渐完善词块识别和分类有争议的部分。  相似文献   
150.
论高适《燕歌行》为模仿之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高适《燕歌行》的本事有多种说法,其实该诗是在模仿前人边塞乐府诗的基础上写成的。该诗的篇章体制因袭了前人拟辞的程式,诗中时空背景的设置、对军中苦乐不均的描写、对“城南”少妇的描写等均源自前人的边塞乐府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