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109篇
人才学   2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43篇
理论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1038篇
社会学   394篇
统计学   4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170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5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夏目漱石对于基督教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嬗变过程,内心呈现出极端的矛盾,他反对宗教中的偶像崇拜及形式主义,憧憬宗教的道德伦理和超越思想。夏目漱石关注宗教主要是出于"生存困境"和道德上的探寻。基督教宣扬真、善、美,道德、良知、宽容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正契合了他的文学理想。他的文学真正地追问人的生存状况,希望从宗教中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意义在于超越生存困境,塑造崇高人格,提升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52.
反思并确定文化的形而上来源、根据和意义,是文化哲学建构的重要使命.中国在经历了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演变之后,寻找并确立中国文化对人生的绝对价值和基础,就成为无法回避的文化哲学议题.从这一视角看,具有准宗教意味的儒家文化确信人与天之间具有神圣性、终极性内在关联,人可以通过主体的道德实践来配天同天,从而使人生培育起指向绝对永恒的终极依据,进而也为个体的现实人生提供具有无限性意义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53.
关于人天依存的科学考察及哲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初步考察了部分自然科学如中华医学、系统科学、生态科学、现代生物学、当代物理学、现代宇宙学等学科领域中人与大自然即人天相互依存的科学素材和学术思想,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哲学理论的思考与探讨  相似文献   
54.
荀子将“天”视为自然而然层面上的哲学范畴,“不求知天”旨在拒斥奢求知天的进路,并未否定天的可知性和人的知之能。相反。“不求知天”正是以“知天”为其归。井构成后者的逻辑前提和基础。“不求知天”和“知天”作为人的合理且积极的作为的组成因素。两者又指向井内涵于“制天命而用之”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55.
拓宽历史的视野,从革命节日的角度关注辛亥革命这一历史巨变中受众与参与者的心态与言论,可更加增进我们研究积累的新思路。聚焦当年的革命心态与革命情结,透过革命党举行纪念会以凝聚人心、煽动排满情绪等细节来考察革命知识如何被制作,在不同群体与空间中如何流动,此前似乎关注不多。本文期待以东京《民报》纪元节庆祝大会及其反响为例,深入展示革命知识的流动情景与受众的反应。这其中既有革命领袖的魅力与鼓动,更有众声喧哗的受众反响,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察革命者与革命集会的契机,进而深化对辛亥革命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浮山歌节是桂东临贺故城独具特色的以歌抒情的狂欢盛会,亦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对浮山歌节进行旅游开发,能够提升临贺故城的知名度,产生积极的经济效益,传承、保护丰富的地方历史、民俗文化,推进社会和谐发展。旅游开发者若能遵循科学的开发策略,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丰富歌节旅游活动内容,加大推介营销,提高社区参与,浮山歌节旅游将成为贺州旅游发展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57.
庄子把作为贯通的天均和作为区分的天倪视为等同 ,海德格尔把区分和贯通也看作为人成其人 ,物成其物的原初地带 ,二者存在着诠释的境域。  相似文献   
58.
董仲舒是秦以后"为群儒首"的第一位大儒,他继承先秦儒家的思想,开创了秦以后"独尊儒术"和汉唐经学的新格局,而且对宋代的"新儒学"即道学或理学也有重要影响.董仲舒在中国儒学与文化史上占有堪与孔子和朱熹比肩的重要地位.本文从八个方面对此予以论证,并且指出,崇尚道德与和谐、仁者爱人、以民为本是儒学一以贯之的最根本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59.
王辉 《兰州学刊》2012,(3):217-219
受中国宋元禅文化影响而发展起来的日本五山汉文学是日本汉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发展时期。文章以早期五山诗僧天岸惠广的《送笔》诗为例,通过对该诗进行考释和鉴赏,管窥其中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内涵,从而揭示日本五山禅林接受元代中国文化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60.
孙燕 《中州学刊》2012,(5):193-197
新世纪伊始,中国大片以影像奇观的类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并在第一个10年取得成效。然而,2011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出现的大不敌小现象,表明中国大片一统天下的局面正在被打破,中国电影的审美生态正在经历重大转变,即从影像奇观向浪漫现实转变。这一审美转向伴随着新世纪以来电影产业化进程历时10年之久,到《失恋33天》终于得以爆发。《失恋33天》对于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意义及其所引发的关于电影文化生态的美学思考是重大而深刻的。在内容为王、品质制胜的时代,靠视觉符码捕获观众的奇观电影正在遭遇发展的瓶颈,而以《失恋33天》为代表的富有创意的中小成本电影也许会为新世纪第二个10年的中国电影带来一片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