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102篇
社会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雁门事变爆发的原因是突厥力量逐渐强大和隋炀帝治国策略的失误。事变得以解决的因素,从突厥这方面来看,是因其骑兵不擅攻下城,隋援军已逼近,季节将要变换,后勤补给又不充分。  相似文献   
22.
巴林部首先是在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等人率领之下归顺了成吉思汗,时间是在成吉思汗消灭篾儿乞惕部的不兀剌战役之后,这是巴林部的主要部分。后来,纳牙父子率领部分巴林部百姓归顺成吉思汗,时间是1202年成吉思汗在阔亦田战胜札木合联军之后。至此,巴林部全体部民归顺了成吉思汗。巴林部贵族豁儿赤兀孙老人和阔阔搠思及失儿古额秃老人及其两个儿子阿刺黑、纳牙都是成吉思汗的重要功臣。尤其是豁儿赤兀孙老人及纳牙两人都是成吉思汗任命的万户长,在大蒙古国朝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在成吉思汗建国前后,巴林部的主要游牧区域是在斡难河流域。1208年,巴林部移居额儿的失河流域。  相似文献   
23.
维吾尔语从亲属关系上看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语言,从结构特点上来看,属于黏着语。它是一种通过在词干上附加各种构词和构形词缀而改变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语言。维吾尔语自形成以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古代维吾尔语、近代维吾尔语(即察合台维吾尔语),最终演变为如今的具有完整的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具有丰富表达能力的优美语言——现代维吾尔语。我国的维吾尔语在突厥语族诸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现代维吾尔语不仅是本民族的语言,同时又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官方工作语言之一。根据分布上的特点,现代维吾尔语形成了多种方言。  相似文献   
24.
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蒙古察合台汗国的驿站交通进行了探讨:第一,论述了大蒙古国时期察合台汗国驿站交通的创立过程及使用情况;第二,由于驿站交通的前后继承性,以畏兀儿地区为中心,介绍了元朝在当地的驿站建设;第三,以蒙古文乘驿公文为中心,具体分析了察合台汗国驿站的运行特点;第四,总结了察合台汗国的重要交通路线。  相似文献   
25.
潘玲 《西域研究》2006,(4):100-104
剺面习俗在东汉至隋唐时期流行于以突厥为主体的西域诸民族中,并于唐代前期随着突厥与中原政权的频繁交往和大量降唐的突厥人内迁而被汉族等更多的民族所了解。剺面习俗在匈奴人中并未流行,突厥中的剺面习俗是由迁入西域的民族传入的。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分布在阿尔泰山及附近地区的鹿石面部有斜线纹,它们很可能表示的是剺面的创伤。  相似文献   
26.
波斯文化对中亚以及小亚细亚的伊斯兰传播的影响是深远的 ,甚至当回族文学家、史学家张承志在新疆考察时不由得感慨突厥的伊斯兰文化是波斯文化的继续。实际上 ,波斯人对于伊斯兰兴起后数百年间的巩固发展 ,尤其是在突厥的伊斯兰化过程中更是如此。如果说阿拉伯人是通过武力和政权来发展伊斯兰 ,那么波斯则是通过文化来传播伊斯兰。这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蒙古帝国以前对迁移到中亚的突厥部落的同化 ;蒙古帝国后对突厥化的蒙古汗国政权的伊斯兰化 ,既有王朝通过武力来传播伊斯兰 ,也有商人、托钵僧通过自身的行为感化异教徒而使之皈依。波斯…  相似文献   
27.
6世纪,突厥人和党项就有来往;7世纪中期灵夏地区的突厥和党项出现融合趋势,最终突厥似乎被党项族体所包容。突厥和党项近3个世纪的关系,其特点是和平、融合占据着主流,竞争、斗争并不明显。这个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突厥部族在唐朝征服的迁徙政策下变得支离破碎,没有力量构成对新兴党项的挑战。突厥带给党项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在文化上。在突厥文化的熏染下,原居于草地和山谷中间的党项逐渐地拥有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开放性格。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大朝国师统领诸国僧尼中兴释教之印"及"大朝通宝"钱等文物、文献资料的考证,说明"大朝"是忽必烈于1271年(至正八年)改国号为"大元"以前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贵族政权的国号.这对于文物研究、元史和蒙古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自古以来,中亚地区没有一个民族将自己生活的地方称为"突厥斯坦"。这个概念最初是由波斯人提出的,但具体地理范围变化不定。14世纪初,西欧获悉这个概念,并以此模糊地表示中亚的某个区域。19世纪,入侵中亚的俄国人第一次设立以"突厥斯坦"为名的行政区域,原先变动不定的"突厥斯坦"概念从此有了比较固定的地理范围。19世纪前期,俄国人还首次提出"东突厥斯坦"或"中国突厥斯坦"概念,不过用法非常混乱。无论是"突厥斯坦"还是"东突厥斯坦",都是由外族人随意提出并首先使用的,当地居民并不以此类概念自称;它们是模糊的、变动的、不规范的地理俗名;这类地理俗名与种族、行政区域无关,更与政治实体无关。  相似文献   
30.
对清代汉文史籍中有关叶尔羌汗国记载的一些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清代汉文史籍中出现的“吐鲁番国”及其一些统治者,利用穆斯林史料进行了印证和考释,纠正了清人记载上和前人研究上的一些误失,基本上理清了叶尔羌汗国晚期及其亡后汗室的活动情况,特别是他们与清朝的交往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