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69篇 |
免费 | 250篇 |
国内免费 | 6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1篇 |
劳动科学 | 56篇 |
民族学 | 329篇 |
人才学 | 310篇 |
人口学 | 78篇 |
丛书文集 | 1734篇 |
理论方法论 | 864篇 |
综合类 | 3903篇 |
社会学 | 963篇 |
统计学 | 14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300篇 |
2023年 | 752篇 |
2022年 | 708篇 |
2021年 | 824篇 |
2020年 | 507篇 |
2019年 | 553篇 |
2018年 | 167篇 |
2017年 | 254篇 |
2016年 | 277篇 |
2015年 | 361篇 |
2014年 | 612篇 |
2013年 | 441篇 |
2012年 | 412篇 |
2011年 | 425篇 |
2010年 | 370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442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60篇 |
2005年 | 207篇 |
2004年 | 162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09篇 |
2001年 | 105篇 |
2000年 | 74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29篇 |
1997年 | 26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标志着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以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为目标层,从城市发展、乡村发展、城乡融合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测度黄河流域城乡发展的协调度及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研究显示:黄河流域8个省份中,6个省份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度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与乡村发展水平关联程度较高;黄河流域城乡发展协调性各省份表现各异,只有3个省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东城乡发展协调性最高;黄河流域8个省份的城乡融合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山西城乡融合度最低。进一步分析制约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因素,发现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层次、信息技术的使用水平、研发投入水平、基础设施等是主要的制约因素,特别是研发投入水平普遍较低,有些省份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0%。最后提出了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的路径,为制定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2.
科学测度中国区域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效率对明晰中国“两业”融合发展现状及促进“两业”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战略意义。针对中国“两业”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融合要素滞后效应和融合环境约束现象,打开“两业”融合黑箱,构建了考虑融合要素时滞性与融合环境约束的“两业”融合网络效率评价模型,并基于理想决策单元参照策略对2015—2017年中国30个省份进行“两业”融合效率测算与潜力优化分析,得出主要结论:第一,中国“两业”融合整体效率表现为“东—中—西”阶梯递减的空间分异格局,其中东部地区产业间的支撑带动作用较强但融合效率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中、西部融合效率的瓶颈呈现产业差异性;第二,中国“两业”融合整体效率、生产性服务业支撑效率以及制造业转型带动效率都存在收敛性,但收敛过程的空间效应不同;第三,中国“两业”融合潜力提升空间巨大,整体层面应加大资源投入,区域间应强化资源协同配置,潜力优化的关键在于破除“东部冗余、中西部短缺”的非均衡空间分布格局。基于以上结论,从打破经济分化导致的循环累积效应和优化调度全国“两业”融合资源两个维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上海市儿童临时看护中心以社会融合为研究目标,采用田野研究的范式,对中心内的孤残儿童进行早期干预训练,以格赛尔发展量表、0~3岁儿童发展评估表以及体质检查为评估手段,以个别训练、 相似文献
47.
48.
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展,就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取得中国的民族形式和民族作风,实现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49.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模式有了迅猛的进步。继科技因素成为企业认可为进步的第一大推动力之后,人文因素也日渐受到重视。建立企业文化,也成为企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我们对会计工作的研究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分析方法,而应该把它与企业文化融合起来,让会计职业的技术、方法更加适应企业文化的要求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0.
中国大学普通教育职业趋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智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大学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专门人才为目标成为大势所趋,但这又与现代提倡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相矛盾,因此要使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而不致使其脱离实际,就必须处理好普通教育与职业训练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