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447篇
社会学   232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0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有位心理学家曾写道:"一个成熟称得上真爱的恋情必须经过四个阶段。那就是:共存——反依赖——独立——共生。"之间转换所需的时间不一定,因人而易。第一个阶段:共存。这是热恋时期,不论何时何地总希望能腻在一起。第二个阶段:反依赖。等情感稳定,  相似文献   
12.
人生宛若一条缀满珠宝的项链,而童年是一颗最璀璨的宝石;记忆如同汪洋,而童年是一朵最动人的浪花;生命犹如一棵大树,而童年是一片最美丽的绿叶;岁月好似花园,而童年是一株最艳丽的鲜花。  相似文献   
13.
童年是社会和个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童年生活反映了一个时代所具有的特点。通过对童年记忆的追溯,发现80后和00后童年生活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并从童年生活的内容、童年生活的方式、童年生活的空间及童年生活体验对其变迁的过程进行了分析。进而从童年赖以生存的地域空间、社会环境、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影响等方面讨论了童年生活变迁的原因。并从个案出发反思传统童年生活和现代童年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童年生活中儿童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黄艳萍 《生存》2020,(3):0225-0225
多么美妙的童年啊!可我现在正拖着灌了铅的双腿,无精打采地回到家。  相似文献   
15.
与我国相比,一些西方国家更加注重浪漫主义的描写和创造,有很多西方国家的人们开始将浪漫主义文学与音乐进行密切的联系,并且从中创造出了具有价值的艺术作品。例如舒曼所创作《童年情景》就真实地描绘出了上世纪人们对于浪漫的追求和定义。本文笔者将会针对舒曼《童年情景》中涉及到的浪漫主义内容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浪漫主义文学对钢琴音乐的影响等内容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挖野菜     
正前段时间,春天刚刚到来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校园里草坪上的野菜也开始了新的生长。看着那绿油油、鲜嫩嫩的野菜有一种想吃的冲动,可是事实上我并不爱吃野菜,我不喜欢她那带着泥土味的苦涩,可是一旦我的面前放一盘这样诱人的野菜,我还是忍不住会品  相似文献   
17.
《伴侣(A版)》2014,(6):46-46
假如你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旧恋情,仍念念不忘。但是现在你已经有了新的恋人。面对手上新旧情人的照片你会?  相似文献   
18.
正许多少女的童年梦想都和芭比娃娃有关,起初是拥有一个,然后是变成她。少数人会把后一个梦想付诸实践———穿起短裙,甚至不惜做整形手术让自己更"芭比"一点。不过,大概很少人到38岁还沉迷在梦中不醒,继续穿亮粉红短裙,继续整形,甚至给大脑做"手术",渐渐放弃思考的能力。别忘了,芭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个不会思考的塑料娃娃。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曾经称颂古希腊是人类不可重复的童年。他认为古希腊的神话和艺术是人类童年时代美丽的事,具有永恒性的魅力。2014年5月15—8月24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举办的《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让我们见证了一个与古希腊文明密切相关,但在魅力上绝对不亚于古希腊文明艺术成就的古老文明—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  相似文献   
20.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代表着萧红对人生、命运以及这个世界全部的情感与理解,这是萧红在有生之年与这个世界所作的一次最彻底的对话。因为这部作品承载了作家的寂寞与热情,饱含着作家的忧伤和希望,在被弃与被爱的双重环境中表达着萧红对美好和爱的憧憬与渴望。这部作品所呈现的主题意蕴和内容模式又充满着人类的共同情结,诉说着人类不变的美丽梦想和对"此在"的苦痛的抗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