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88篇
社会学   139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20世纪中国杰出的戏剧大师曹禺的创作与童年经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童年经验可以作为创作素材直接进入其创作,压抑的家庭环境和女性长辈温情的庇护对剧作的题材、人物的选择以及作品的情感倾向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从作家更潜在的创作心理的角度分析曹禺在作品中流落出的女性关怀意识,童年经验已经内化为他的一种心理定势并对共创作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胡友显 《老友》2008,(10):45-45
时代在飞速发展,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当我回到童年时代生活过的农村,变了,它与城市的差距大大缩小了;当我回到少年时代读书的母校,也变了,当年低矮而破旧的教室已被宽敞而明亮的教学大楼取代了;当我回到年轻时工作过的地方,更变了,  相似文献   
83.
寻找飞翔的力量——论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曹文轩的儿童文学观及其儿童小说的深入分析后认为,曹文轩在树立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某种典范的同时也暴露出他的创作局限,他对童年生命本质的忽视、对儿童文学美学特质的忽略使他的文本最终无法达到人性幽微的深处.  相似文献   
84.
细细回想起来,我们这一代人大都属于童年阅读十分贫瘠的人,从小接触最多的阅读文字就是中小学语文课本,政治化、成人化倾向浓郁的语文课本并没有带给我们童年充足的想象空间,我们也没有感受过优秀童话的魅力。大概是读初中时的某年暑假,一边劳动,一边听同村的兔哥讲《打火匣》、  相似文献   
85.
姚忆江 《社区》2008,(29):30-32
对于老宅子,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种情感源于童年的生活和记忆。 祖上在武昌城边传下一座清代老宅,父亲和他的6个姐弟在老宅里长大,那里也有我幸福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最爱卧听风吹雨,闲看檐下雨成帘。老屋里的天井、堂屋、木雕门、粉墙黛瓦、  相似文献   
86.
赵西岳 《老人天地》2008,(12):50-50
兴许我是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小便和爬山结下了不解之缘。回忆我的大半生,我是爬了不少山的。童年时便爬华山,那是我的出生地。之后迁居河南,又爬过两次华山。生命进入中年之后,爬山的爱好一直不减,近十多年来,或与单位一起,或与老友结伴,每年常有2—3次的爬山锻炼。五岳名山自不必说,黄山、  相似文献   
87.
童年趣事     
高建华 《老人世界》2008,(10):24-25
年逾花甲,人生旅途开始步入老年,一股思乡怀旧之情油然而生,常常不经意地回忆起那流光岁月,不断地梳理着旧日的情怀,虽有许多早年的经历如逝光流水,但有几件童年趣事,却如刀削石刻般留在脑海,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88.
童年的番薯     
城镇的喧嚣中夹杂着浑浊的气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一阵响亮的叫卖声:“烤番薯,又香又甜——”心中不禁一喜,急忙买来一个尝一下,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黄皱皱的皮裹在软绵绵的果肉上,尝上一口甜甜的,但似乎总觉得缺少些什么。  相似文献   
89.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本文从有意识的政治功利心理和无意识的补偿心理两方面分析茅盾创作《子夜》的心理背景,探讨《子夜》的社会政治价值及艺术魅力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