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5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159篇 |
理论方法论 | 320篇 |
综合类 | 4521篇 |
社会学 | 29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487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513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474篇 |
2008年 | 509篇 |
2007年 | 425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231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北宋文人尺牍中多有与衰病相关的叙述,他们或叙述病情,或倾诉病中感受,或分享医药建议。与宋诗相比,尺牍中的衰病书写更真实也更沉重,是文人患病心态的直接流露。尺牍具有非即时性、私密性、随意性、互动性的文体特点,最适宜交流关乎切身、具有一定敏感性且注重情感投射的衰病话题。通过长期而广泛的尺牍交往,文人反复咀嚼着生命的有限性与疾病的苦难,同时也在不断地倾诉中缓解着心理焦虑,甚至进入哲学层面的思考。最终,文人得以从容地面对生死,洒脱地发掘生命的意义,充实其日常生活与审美体验。北宋文人在充分理解了死亡之后,更加执着,迷恋于生命,这种对生死的叙述与超越生死的坦然心态,亦不啻为中国古代文人生命意识的进一步觉醒。 相似文献
112.
李晓霞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2):85-87,106
《人生》以悲剧性叙事结构成功地表现了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文明相冲突。作品妙用具有陕北特色的"信天游"呼唤浓郁的地方文化、讴歌真善美的永恒爱情;用视觉性的色彩装饰烘托作品的悲剧主题。使视觉色彩、听觉音乐和作品的悲剧性叙事结构有机结合,实现了作品的悲剧性审美。 相似文献
113.
张辟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2)
堪舆作为一种传统方术文化,以生气为核心,以阴阳、五行生克为理论基础,杂以八卦、天干、地支等来选择藏风聚气的理想宅地,并据以附会人事吉凶祸福,受到了宋前志怪小说作家的重视.作家把它介入志怪小说,使堪舆所积淀的伦理道德观念、趋吉避凶社会心理、官本位政治意识以及对山川名胜的堪舆解读融入到生动有趣的故事之中;在叙事上,则使之起到了连缀故事、推进情节、表现人物、渲染气氛、展开细节等多种作用,增添了志怪小说神秘诡异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4.
经典童话的当代承续——以《灰姑娘》的电影改编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佳妮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8):47-48
在众多经典童话中,《灰姑娘》的故事至今流传甚广、经久不衰,民众对平凡善良的女子能拥有灿烂人生的期冀为《灰姑娘》的跨时空叙说提供了接受的前提。对电影制作商而言,炮制符合大众价值理念的叙事逻辑、再造这种有白日梦特质的期盼以赢得经济利润,是他们反复改编叙说《灰姑娘》故事的根本缘由。《灰姑娘》的电影改编在借用经典童话主体情节的同时,对经典童话中的角色身份、转折动因进行了重构,在改编中突出"灰姑娘"的自主决策意识,以励志话语代替仙灵角色作为故事的转折动因,由此将适于当代传播情境中预期受众的价值理念植入电影。 相似文献
115.
惠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5):88-91
作为先锋派代表人物,余华一直都以善写暴力和死亡著称,他对于死亡的叙述不仅是他写作观的表现,更折射出余华对于生命的看法。而他的小说作品以《在细雨中呼喊》为界被划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是典型的先锋派,后期则转向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向。这种不同不仅是表达方式的不同或叙述内容的不同,更深层次的来说,这是余华创作思想的变化,因为这种变化,小说中的死亡叙事也有了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6.
廖四平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1)
刘斯奋的《白门柳》主要通过对钱谦益、黄宗羲、侯方域、冒襄等晚明文人政治、文化等方面活动的描写,颇为广泛地反映了明朝晚期的社会生活,揭示了晚明文人的生存困境及其内在原因、中国17世纪早期民主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矛盾等;篇幅浩大、内容丰富而又线索清晰、结构宏阔而又精致严谨;题材、叙述方式新颖独特;重史实而又不拘泥于史实;文化意味浓烈;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多姿多彩;但也存在着部分情节不够完整、内容略显庞杂等缺憾. 相似文献
117.
付海鸿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3,32(4):33-35
文章以“2011年春节联欢晚会”与“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闭幕式”为个案,结合文学人类学对“表述问题”的讨论,在具体阐释的基础上,试图探讨国家作为“春晚”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主导演是如何在现实基础上构建表演,并通过媒介的宣传与鼓动来强化国人对表演之现实的认同的. 相似文献
118.
李斗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52-154
日本作家野间宏的小说《脸上的红月亮》巧妙地运用倒U型叙事结构,以复原军人北山年夫战后的心理波动和起伏为主线,讲述他始终无法摆脱战争的阴影,最后回归到孤独绝望的痛苦处境中,勾勒出其心理变化的倒U型曲线轨迹,使得战争摧毁人性这样一个深层次主题在倒U型叙事结构的支撑下得以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9.
李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2):98-100
《红楼梦》取材于家常生活,摹写“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和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一家常生活叙事传统,被张爱玲继承,她把笔触伸向沪港市民的家常生活领域,展现了普通人的真切悲欢和复杂人性。《红楼梦》对家常生活的叙述充满艺术和诗意色彩,而张爱玲对家常生活的描述则阴暗悒郁,强化了其作品的悲剧风格。 相似文献
120.
王云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96-98
蒙古族青年小说家海勒根那新近发表的小说的精神指向与叙事策略和以往截然不同。他采用边缘化叙述人的叙述策略,努力重聚历史和文明的碎片,强烈向往理想的生态模式;采用幻想的方式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虚构与创造,迫切关注人类当下生存的物质问题与精神问题,暗示了人类命运的艰辛历程和寻找希望的欲望与绝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