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05篇 |
免费 | 237篇 |
国内免费 | 1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2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167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159篇 |
理论方法论 | 320篇 |
综合类 | 4521篇 |
社会学 | 297篇 |
统计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273篇 |
2022年 | 241篇 |
2021年 | 300篇 |
2020年 | 234篇 |
2019年 | 227篇 |
2018年 | 97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193篇 |
2015年 | 301篇 |
2014年 | 487篇 |
2013年 | 415篇 |
2012年 | 463篇 |
2011年 | 513篇 |
2010年 | 533篇 |
2009年 | 474篇 |
2008年 | 509篇 |
2007年 | 425篇 |
2006年 | 365篇 |
2005年 | 350篇 |
2004年 | 231篇 |
2003年 | 183篇 |
2002年 | 143篇 |
2001年 | 110篇 |
2000年 | 123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25篇 |
1997年 | 18篇 |
1996年 | 18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张文恒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09-113
子弟书是富有满族特色的民间曲艺,同时又熔铸了文人文学的才情与志趣。子弟书对于传统叙事诗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雅俗兼收、反映世情百态的开阔视野;以事挟情、舒展而又严谨的叙事结构;赋笔抒情、水墨淋漓的审美取向;句式多变、长短随意的诗歌体例。子弟书无论在诗体还是修辞上都表现出民间文学那种生龙活虎的创新与文人文学熔铸锤炼精神的高度统一,它所创造的这种雅俗共赏、修辞富赡的新诗体也必将在中国叙事诗的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92.
993.
“80后”青年作家颜歌于2013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我们家》,有意避开宏大严肃的命题,另辟蹊径以一种轻松调笑式的独到笔触,书写蜀地永安县城平乐镇一家人的喜忧日常,开辟了新生代作家乡土文学后家族书写的新范式。《我们家》中有三条突出的叙事线索,即“昼夜,厨房与爱”,分别代表时间、饮食和情欲,加上麻辣鲜香又生猛呛鼻的,带有郫县豆瓣气息的川味方言,共同建构了《我们家》的隐性叙事,从而把琐碎生活的真相完整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94.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自然描写对现代小说叙事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画"特征,小说叙事以"自然"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995.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20,(2)
在认知诗学的视域下,考察《斗罗大陆》小说及其改编动漫,发现原小说文本及由此衍生的动漫文本,通过流行文化图式的杂糅编织了一个独特的玄幻世界。这些文本共享一个少年成长的叙事脚本,这个脚本改写了其中最关键的心理成长元素,使之与追逐权力、男性主导世界的概念进行整合,从而共同打造和呈现出世界由成熟男性主导,而权力是成熟的资本的文化叙述。 相似文献
996.
997.
楚荷的长篇小说《苦楝树》,以一个普通工人的视角来探察国有工厂的兴衰史,企图对198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改革文学"进行历史化的超越。它避开以往改革文学仅关注工厂领导层的的叙事惯例,聚焦底层职工生活,着力表现改革过程中的人性与文化之痛,并创造性地再现和建构了以湘潭为依托的地方性知识,是新世纪以来改革文学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998.
曾丹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38-41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社会空间转向的出现打破了以往时间独大,而忽视空间维度的局面,大量学者开始关 注空间与空间理论。在文学上也出现了文学作品的空间叙事,非裔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宠儿》正是空间叙事的典范,通过 在作品中建构社会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社区公共空间,以小说中三个黑人女性命运为时间线,从时间的历史性与空间的共时 性两方面实现十字交叉式叙事,从而实现黑人女性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琅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0,(1)
中国小说叙事模式的现代转型,大体始于清末的“小说界革命”,而完成于五四“文学革命”。这一转型于“小说界革命”期间启行的直接推动力有二,一是小说被用作梁启超倡导的“新民”之工具,其他文体因素的大举向小说渗透;二是西洋小说翻译由林纾首开风气,新的小说表现技法的用于中国小说。这一转型在五四时期最终完成,时代条件之外,则在于“文学革命”突破了“小说界革命’的两个基本局限:一是纠正了文学的唯功利倾向,既赋予文学以启蒙使命,又充分重视文学自身价值,重视形式变革的重要性;二是抛弃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保守框架,而向西方文学全面认同,在内容、形式兼取的同时,着重学习西方的现代思潮和现代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00.
宁东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4)
《赛姆勒先生的行星》是美国著名犹太裔作家和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的重要小说.本文从疾病叙事的视角对《赛姆勒先生的行星》进行解读,从主人公赛姆勒先生作为病惠式的主体和作为小说核心事件的格鲁纳病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疾病叙事有效地深化了该小说的社会批判主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