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84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并称我国三大传统节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端午节俗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文以明清时期荆楚和北方地区的端午节俗为考察对象,从驱毒辟邪习俗、娱乐休闲活动、端午节的食俗、端午节的时间等四个方面对两地端午节俗之异同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2.
在杜诗中有直接言及端午节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居官必忠心尽职的儒家正统思想。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尽管如此,人们大都认为端午节起源于民众悼念投江自沉的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而此节所反映的主要为楚地的民俗。韩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韩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孝道。孝和忠是两种密不可分的人伦品质,移孝可作忠,忠者必尽孝。越南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原因在于越南的风土与楚地类似。在杜诗中有许多言及楚地的诗篇,它们反映了杜甫对楚地的深刻认识和对屈原的人格体认。大和民族重视杜诗和端午节,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屈原赋传入日本甚早,而且杜甫与屈原具有人格上的一致性,俱为文学成就杰出的忠臣。  相似文献   
133.
凉性清补饮     
苏茯薏 《老年世界》2014,(11):40-40
端午节来临,应节食品主要是粽子。中医认为,包粽子的苇叶、荷叶以及糯米均有清热解暑、益气生津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要尽量选择以红枣、栗子做馅的粽子。因为红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也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用以夏季养生非常适合。不过,粽子不能多吃,尤其是老年人和孩童及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因为糯米黏性大,性温滞气,如果多吃会伤及脾胃。吃完粽子最好能喝一碗蔬菜汤,如冬瓜汤、竹笋汤、丝瓜汤等。  相似文献   
134.
端午节这个民俗节庆因与屈原的关系而开始参与中华民族人文精神文化传统的传承。在中国文学的历史长河中,从屈原到老舍,形成了一条绵绵不绝的人文精神传承的大波。屈原与老舍都是以深切的人文关怀而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知识分子的。而老舍可以说要相当程度上传承与发展了屈原的人文精神。这主要体现在哀民生之多艰的生存关怀、重铸民族灵魂的精神关怀以及探究人类本性的永恒关怀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5.
端午节民俗文化特色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 ,人们为这一节日发展了各种节俗 ,并赋予了它多重的文化内涵与特色。在这些特色中 ,最为突出的就是它的原始信仰遗留特色 ,农业文化特色和爱国主义特色 ,它们共同构成了端午节民俗活动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36.
江城区是阳江市唯一的市辖区和全市的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端午逆水赛龙舟,是江城区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在清道光《阳江志》就有记载,至今最少已经有200多年历史。每年农历五月的初一、初三、初五三天举行的赛龙舟,漠阳江两岸人头攒动,万众欢腾,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前来观看,江上锣鼓喧天,你追我赶,扣人心弦的龙舟竞渡把端午节日气氛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7.
粽子的滋味     
端午到棕飘香,摘艾叶备黄姜。我的故乡云南省砚山县是一个壮族苗族彝族回族汉族等多民族杂居的地方,记得小时候家家户户都过端午节,包粽子。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粽子就是我们心中的美食。粽子都是自家包的,各具特色、五花八门、形状各异,孩子们常常用麻线把粽子串起来,挂在书包上、搭在肩膀上、拿在手上互相炫耀,玩够了聊饿了再交换而食。其中最实惠的是壮族人家包的"马脚杆",形状像马腿,又长又圆,上好的糯米,用红糖和姜丝做馅,用一整张棕叶包起来,用麻线打上"绑腿"。马脚杆又香又甜,吃一个可顶一顿饭。  相似文献   
138.
赵海燕 《老年人》2013,(5):39-40
相传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殉国后,尸体沉入水底,被洞庭湖龙王锁住,无法返回人间。爱戴诗人的老百姓每年逢其忌日--即后来兴起的端午节这一天,驾起龙舟企盼打捞到屈原的忠骨。龙王的9个儿子被百姓的缅怀之情感动,于是翻江倒海,大闹洞庭,逼得老龙王把屈原的遗体送回了人间。人们为感恩九龙义举,便模仿九龙的舞姿,创造了"九龙舞"。这是民间传说中湖南平  相似文献   
139.
高欣 《百姓生活》2012,(12):11-12
“出事了!”今年端午节傍晚,一声凄厉的喊叫惊得刘淑兰匆匆跨到门外张望。刘淑兰的脑子“嗡”的一声,赶紧朝着传来喊声的西后街疾步走去。等她走到时,已经围了不少人,她问旁边的人“是怎么回事”,后者告诉她:“好像是输液输死人了,死者是个年轻女人。”  相似文献   
140.
郭男平 《职业》2015,(7):238
端午节”、“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之一,在中华大地已繁衍生息了几千年,中国周边国家在吸收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同时,颇有野心的想将“端午节”民俗剽窃为本国文化,并通过技术手段加之于合法化,作者从中看到了华夏文化民俗的危机与流失,提醒民众珍惜民俗、保护民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