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4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113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231篇
人才学   3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020篇
理论方法论   152篇
综合类   2307篇
社会学   210篇
统计学   18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61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9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94篇
  2008年   322篇
  2007年   275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8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阴艳 《学习与探索》2012,(9):137-140
东北电视叙事以对乡土文化的再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乡土文化是东北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区域电视以区域文化为发展根基的今天,乡土文化成为了东北电视的必然选择。东北电视通过对民俗仪式原初意象的展现和对狂欢精神的言说,通过对东北电视文化符号——赵本山的塑造,完成了在东北电视叙事中的建构,从而实现了东北电视叙事中对乡土的归附与对人类精神乡土的想象。  相似文献   
82.
熊崇拜在史前时代普遍存在于东北亚、北美、欧洲等北半球北部地区,引起了许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作为一种在史前狩猎社会普遍存在的图腾崇拜,必然与当时的环境和经济产生密切联系。作为萨满文化里重要的部分,有必要从萨满角度揭示熊成为部落图腾的关系。完整保留史前狩猎时期的经济模式和文化习俗的鄂伦春民族,是我们研究探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3.
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面临诸多现实世界中自我难以解决的矛盾和困惑时,期许能在电子"伊甸园"中找回自我价值和精神皈依。然而,虚拟空间并非想象中的天堂,类似"面具"的交流形式遮蔽着许多本真的存在,消解了现实世界的核心价值;游离在虚拟和现实之间的自我与社会脱离;对网络的过渡依赖性导致人格的异化;方向感的迷茫和自我定位的偏差,使得价值追求从崇高滑向流俗甚至恶俗。数字化生存方式正颠覆着传统生活方式和现实生活世界的诸多价值标准,而信息崇拜的推波助澜,更使人们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幸福被剥夺的感觉。  相似文献   
84.
陈铨提出的"英雄崇拜论"是"战国策"派最受瞩目又最有争议的一大主张。关于"英雄崇拜论","战国策"派内部引发了一场论争,既有倡导者如陈铨,又有居中调和者如贺麟,也有反对者如沈从文。研究"战国策"派内部围绕"英雄崇拜论"展开的论争,可以更为客观地揭示"战国策"派内部和外界学人所谓的"英雄崇拜论"的实质。  相似文献   
85.
正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现如今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学生大多惧怕、讨厌写作,谈"作"色变;教师们亦害怕上作文课,对于"如何指导"心中茫然。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着两大障碍:一是觉得无话可说,即缺乏材料;二是有话却说不出来,即不善表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优化作文教学的策略,合理安排训练内容,科学地设计训练方法,适当地传授写作技巧,使学生易于动笔,  相似文献   
86.
关于中国蚕丝的起源动因有三个基本的假说:源于食、源于衣、源于信仰。笔者论证了蚕丝文化起源于信仰,认为蚕丝与其他吐丝动物作为一种类的概念,始终与白裤瑶的生命起源、生命周期相联系。这种类的概念,一方面以"蜘蛛图案"的形式成为服饰的一部分,并在"做鬼"的仪式行为中得以操演,成为白裤瑶"巫"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以"平板丝"的形式缝缀在妇女的裙边上,并在人生礼仪中加以运用。对蚕丝的信仰渊源于对"丝"的信仰。"丝"的物质形态向符号化的转化,积淀了白裤瑶的起源传说、生命信仰,继而形成了该族群独特的信仰符号。  相似文献   
87.
"暖男"符号的构建作为社会实践的结果,特别是其文本特点,再现了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两性之间的关系和体验,同时,它作为实践意识和符号系统,再次作用于当前的性别关系之上。在父权核心的性别话语体系中,暖男符号体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诉求表达,还颠覆了传统的性格气质二分方式,对体现男性群体在当前市场化、国际化和多元化社会背景中对新的角色规范需求的焦虑和认同的矛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8.
教育双方通过各种符号系统所传递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而相互作用、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该交往过程深刻地体现了符号互动论的思想。针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论述了综合运用各种符号系统,创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加强第二课堂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德行,在实践中进行教育;紧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发挥新媒体的"声、形、影"符号优势,将思想政治教育联网上线。  相似文献   
89.
本文对民间信仰从神灵体系、社会组织、节庆庙会等几个层面来展开综合考量,努力从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认识它的传承性、地方性和类型化特点,试图更加全面地分析作为文化现象的民间信仰在特定社会内部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0.
月亮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象征符号。其能指是圆缺变化,所指是长生不死。寄居月亮之中的白兔、蟾蜍、嫦娥与桂树都具有不死特征,这些不死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月亮的长生不死形象。这是渴望长生不死的中国古人赋予月亮的文化意义,而作为月亮的对立面太阳则被赋予短命夭亡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