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50篇 |
免费 | 115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6篇 |
劳动科学 | 7篇 |
民族学 | 144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907篇 |
理论方法论 | 120篇 |
综合类 | 1999篇 |
社会学 | 191篇 |
统计学 | 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78篇 |
2022年 | 60篇 |
2021年 | 103篇 |
2020年 | 73篇 |
2019年 | 83篇 |
2018年 | 47篇 |
2017年 | 59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217篇 |
2013年 | 182篇 |
2012年 | 211篇 |
2011年 | 244篇 |
2010年 | 239篇 |
2009年 | 246篇 |
2008年 | 259篇 |
2007年 | 215篇 |
2006年 | 174篇 |
2005年 | 176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16篇 |
2002年 | 85篇 |
2001年 | 8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33篇 |
1996年 | 38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2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4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41.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08-108
正《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参考文献标注方法采取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参考文献的页码一般置于参考文献表中,如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则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文献的序号,并在序号的右上标[]外注明引文页码。 相似文献
142.
陈连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4
月亮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象征符号。其能指是圆缺变化,所指是长生不死。寄居月亮之中的白兔、蟾蜍、嫦娥与桂树都具有不死特征,这些不死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月亮的长生不死形象。这是渴望长生不死的中国古人赋予月亮的文化意义,而作为月亮的对立面太阳则被赋予短命夭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3.
杜布菲特的艺术理念、技术实验与人性回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世声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1):166-168
杜布菲特的艺术理念和艺术行为意蕴深邃,具有许多独特的创新性,其中对现代绘画艺术的技术实验和探索、艺术形式秩序的特异性、艺术理念的质疑和人性回归等研究,不仅激发了现代艺术的质变,催化了现代艺术流派的诞生,而且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仍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4.
孙洪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6):129-132
旅游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常常表现为跨文化交流,而这种交流是旅游活动中的主客双方利用符号形式进行的,符号在旅游跨文化交流中承担着表达与解读的基本功能,由于交流者文化背景的不同,符号的表达与解读的方式与意义则大为不同。 相似文献
145.
吴震东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5):170-177
网络直播的兴起体现着"微时代"媒介技术对日常生活的渗透。在一种"奇观化"和"镜像化"的呈现中,它不仅孳生了网络亚文化的"拟像共同体",也预示着一种多面相消费文化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技术的泛滥与符号的增殖使得拟像的狂欢进一步放大了情绪的互动,更将主播的身体抽离于自然的意义,使其在一种"情感劳动"的消费模态中被赋予了规训性的审美话语和商品般的价值层级。这种消费文化的形成不仅体现为符号差异与象征资本之间所产生的交换与互惠,也表征着"生存性消费"向"享受性消费"的时代转位;其背后所关涉的则是一种"消费资本化"的驱动和运作。 相似文献
146.
赵湘学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2):8-12
毛泽东图像不仅是一种视觉符号,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主要是通过符号的图像化、文化的图像化和图像的形象化来体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创造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化。在今天这个图像的时代,毛泽东形象是新的中国文化符号,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象征,代表自近代以来中国文化自醒、自信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7.
曹原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7(4):83-87
象似性指的是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自然联系。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象似性的研究不仅存在于词汇、句法层面,还存在于篇章层面。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利用语言对客观世界的映射,从语音象似、图形象似、数量象似、顺序象似、距离象似和心理象似六方面重新审视并详细解析《红色手推车》一诗,力证象似性研究在诗歌写作和赏析层面有着非凡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8.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7-37
正本刊主要刊载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海洋文化、文学、语言学等领域的学术论文。1.来稿须具有创新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读性;应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资料可靠,文字精练。2.校内外作者可通过本刊E-mail(skxb@163.com)投稿。3.来稿应附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其汉语拼音、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9.
吴有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书法之“神”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其原始意象是自然万物的神灵;因为汉字是远古巫术思维的产物,其雏形是一些具有神秘巫术功能的符咒;巫师利用它来控制自然物之神灵;仓颉造字的神话便透露了远古巫术文化的信息;汉字的神性至今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50.
张树筠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62-65
Halliday关于“语言的社会符号性”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符号,情景语境是一种符号结构,其三个 变量语场、语旨和语式分别决定了语义系统的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本文基于对实际语篇的分析旨在具 体阐述这一理论,揭示语言符号的系统和功能的语言学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