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108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417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ia^53是平凉方言中使用频率极高的第三人称代词,本文首先对ia的起源进行探索,指出ia由“人家”发展而来,并区别了与“人家”的不同之处;其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ia所形成的心理基础进行分析,归纳出地域历史、文化、风俗对于语言意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2.
每一方言代词都自成体系 ,涟源荷塘方言中的人称、指示、疑问代词亦自成体系 ,有自己的特点 ,存在一些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23.
薛丽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8):171-172,187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使用最广泛最频繁的词语,而且具有鲜明的社会性。第二人称代词作为称呼语面称中的一种,在现代汉语中有"你"和"您"两种形式,在日常生活中选取哪种形式更是表明了交际者双方的关系及说话者对听者的态度。90后的思想与理念与老一辈有很大的不同,其在日常生活中对"你"和"您"的使用情况及使用原则也有一些不同。  相似文献   
124.
《洛丽塔》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来自其第一人称视点的运用,文章以布斯的修辞性小说美学为依据,聚焦于文本的视点和距离控制以及由此形成的反讽修辞效果,最终得出结论: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并没有抛弃道德而是将其道德嵌入其修辞策略及修辞效果中。  相似文献   
125.
甘谷方言人称代词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谷话中有一些迥异于其他方言的语言现象,保留了许多上古、特别是中古的特色词语。文章主要通过对甘谷话三称代词和反身代词的考释来探求其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26.
《古尊宿语要》的近指代词颇为繁复,可分为三组。对这三组近指代词进行量化分析,回溯汉语近指代词的发展历史,对比唐宋时期的其它文献,可以看到,《语要》反映了近指代词的较大发展,显示唐宋时新产生的“这”正在向压倒传统的“此”而成为主要的近指代词这一目标迈进。同时,《语要》中“这”能作主语,证之以此前的同类资料,可以认为,“这”单独作主语至迟始于北宋,始于中唐的寒山诗也有可能,学术界以往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7.
充分运用汉译佛经的同源异译经进行比较是研究佛经语言的一种重要方法。《道行般若经》和《大明度经》是两部具有同源关系的异译经,都属于"般若经"系列。《道行般若经》由东汉支谶所译,《大明度经》由三国支谦所译。与《道行般若经》相比,《大明度经》在代词的使用上较为多样化,语气词的使用频率也更高,并删掉了《道行般若经》中原有的某些句子成分,改换了个别句式。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在于《道行般若经》偏向口语化,《大明度经》偏向于文雅化。  相似文献   
128.
宁波方言是北部吴语中较有代表性的一个方言点,其三身代词的语音类型在吴语中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文章在宁波方言的三身代词与吴语各方言点作共时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其读音层次的形成和词目用字的语源理据,并揭示其语音类型特点。  相似文献   
129.
第三人称代词在汉维篇章中都很常用。但是,由于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不同,它们使用第三人称代词构成篇章时有较大的差异。汉语篇章中的第三人称代词远多于维吾尔语,而维吾尔语中的原词复现多于汉语。  相似文献   
130.
在实际应用中,汉语人称代词的功能并不像一般语法书上定义的那样规整,而是呈现出大量的换用情况。笔者以明清时期具有山东方言背景的《金瓶梅词话》、《醒世姻缘传》和《聊斋俚曲集》为材料,对其中人称代词换用情况进行分类描述,指出在特定的语境中人称代词的临时换用是表现说话人或叙述者的立场、态度、情感等主观意向的一种有效的手段,话语语境赋予了该代词特有的语义内涵,收到了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