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95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锺陵 《学术交流》2006,19(4):146-153
茅盾在20年代末提出了突出时代性的“新写实主义”。相应地,他对鲁迅小说的评价也发生了变化,由此,他的文学观与后期创造社所提倡的普罗文学观就趋同了。其时,写实倾向大大地压过了表现自我的倾向,第一人称的写法遭到了批评。文学界展开了对于浪漫谛克及庸俗现实主义的批判,现实主义本身也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这股更新了形态的现实主义潮流中,又有着以茅盾为代表的重视艺术表现和以阳翰笙为代表的注目于转换立场与克服旧意识的两种不同倾向。鲁迅则以一种面向新时代的态度,并且以他深刻的经验,指出了当时小说创作的正确途径,解决了作家与所写题材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文学的艰难蜕变时期,苏曼殊的小说叙事艺术具有探索性的意义。小说《碎簪记》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使一个三角恋爱的哀情故事多了几分神秘,增添了读者的情绪感。不过由于“余”的“喧宾夺主”,小说的叙事也显得生硬而不圆滑,人物刻画囿于传统而突破不足,凸显了苏曼殊小说的转型期特征。  相似文献   
53.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0,(24):146-147
<正>《老子传》余世存著海南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混合形式叙述老子的人生心路。通过讲述老子的爱情、友谊、教育、仕途人生,探索道德经的缘起,哲理、常识处处可见。《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哈伯斯塔姆著王祖宁,刘寅龙译重庆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作者曾两获普利策奖,走访了诸多图书馆和研究机构,访问了  相似文献   
54.
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之间难分难解的关系已经成为公论,在40年代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这种关系更为明显.外在的环境注定了作家经营文学的艰难历程.解放区的一些作家丰富的思想与政治要求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摩擦龃龉,并有意无意地在小说叙事中留下斑驳的痕迹.文章试图在解读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事的小说基础上,考察作家自我与革命书写之间的冲突如何在小说的叙事视角中表现出来,并使其呈现出某种内在的悖反.  相似文献   
55.
雷语网事     
《决策》2010,(4):6-6
最近,广西来宾市烟草专卖局局长韩某以第一人称写的日记,在网上广泛流传。这些日记内容简短,内容却“很黄很暴力”。日记详细记录了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喝酒、玩女人、收人钱财。日记在网上热炒后,该局长也因此落马。  相似文献   
56.
指示语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之一。由于第一人称指示语是人称指示的基本范畴,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为研究其他人称指示语提供指导意义。复数第一人称指示语在英汉不同文化语境中,在表层形态和指示范围两个方面呈现出共同点和差异性,通过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7.
从文化人类学的他者认知和文学文体学的交叉视野重新审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时,会发现村上春树在以1980年代为中心的初期作品群中将他者认知即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性问题首先聚焦在“我们”这一第一人称复数形式中.通过考察其初期作品中“我们”这个特殊人称形式的使用,会发现其人称使用的不确定性中蕴含着村上春树文学他者认知的变迁轨迹:从自我与他者的疏离感到两者“存在”的共生关系继而再到两者的共同体意识,其他者认知的层次愈发深刻.  相似文献   
58.
李晶晶  蔡龙威 《现代交际》2023,(4):81-88+123
从叙事学视角理论看,在第一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为同一人,因描写的是词人自己的经历体验,故能突出作者主体的真实情感;在第三人称视角词作中,作者与人物非同一人,因描写的是他人的故事,故类型化痕迹明显。纵观唐宋词的发展脉络,即从晚唐五代词抒情主人公的模式化向北宋前中期抒情主人公的个性化转变。  相似文献   
59.
日语中第一人称代名词数量繁多、但使用频率却远远少于汉语,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中日第一人称代名词的使用数量对比,再从日语的言语构造和日本人的交际心理两方面来分析,便可看出造成此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0.
《大唐西域记》成书于贞观二十年,由玄奘口述、弟子辨机撰写成书,记述了玄奘西行求法的所见所闻。由于其特殊的语体形式(即有对国家部分的客观记述,又有对传说部分的生动描写),它为我们研究唐初时期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的语料。本文以《大唐西域记》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为研究对象,从称数和句法功能两个方面,通过定量定性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大唐西域记》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