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9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2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本文主要探讨不等价交换时,非货币资产交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换入资产成本以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的计量问题,进而提出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2.
个别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差异、供求失衡、非完全竞争、非对称信息和非市场定价等因素都会产生商品交换中的不平等问题,这些均隶属于不等价交换。生产价格的形成同样会使商品交换中存在不平等交换问题,因为价值(剩余价值)在不同产业或地区之间发生了转移,劳动投入和所得不再完全一致。不过,这种不一致在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中具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3.
根据现代贸易学观点,"民族贸易"应是指民族地区存在和发生一切交换关系的总和,具有政策性、民族性和区域性的特点."民族贸易"这一提法,最早见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发出的《关于准备出席民族贸易会议问题的通知》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由于交通不便和社会生产力低下,少数民族地区生产生活必需品供应紧张,不良商人趁机利用不等价交换,欺诈、盘剥和掠夺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和产品,造成少数民族和汉族的隔阂与不信任.  相似文献   
44.
在私有制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是靠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但是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利益矛盾则不能完全由“看不见的手”来协调,而必须同时依靠宏观控制机制来协调。因此,协调利益矛盾,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实行宏观控制的一个重要作用目标。 这里所讲的利益矛盾,主要是指商品生产者同外部环境之间的利益矛盾。在社会主义商  相似文献   
45.
长期以来,学界在价值论和分配论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从人性角度分析了交换行为发生的本质和等量劳动相交换发生的条件,并运用系统论和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分析了等价交换的本质,认为产生争论的根源在于人们对等价交换的本质认识不清.人们一直认为商品交换是等价交换,这种看法违背了人类追求壮大发展的本性,其根源在于对人性的错误认识,同时,这一看法也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观和系统论原理.指出了人类交换的本质在于交换的互惠互利性.  相似文献   
46.
传统的经济体制,只承认社会主义存在狭义的消费品市场,其他一切生产要素都被拒之于市场交换和流通范围之外,这实际上是否认了商品经济全面存在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存在,市场机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的调节机制,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必须有一个全方位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47.
论环境法的激励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励手段在国内外的环境保护实践中已普遍存在,激励在环境法中的体现不是等价交换,而是唤起人们的自我牺牲.环境管理中实行的命令控制机制效用的有限性使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成为必要;环境保护的价值正当性成为环境法确立激励原则的基本依据.随着环境法的不断进步,激励原则应当确立为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48.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经济体系中的交换都遵循等价交换原则,然而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往往被认为其交换行为所遵循的原则是对价有偿,而否认等价交换这一商品经济普遍原则在保险活动中的作用。运用古典经济理论对保险等价交换原则进行论证,得出保险交换符合等价交换的原则。然后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和市场理论,重新诠释等价交换新的内涵,从被保险人效用最大化、保险人零利润的角度分析保险市场的等价交换原则。  相似文献   
49.
不计名利、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党的干部只有追求奉献,才能立信于人、立功于民、立德于世。市场经济承认个人利益、等价交换,但党的干部为党和人民工作不能搞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50.
《决策探索》2011,(19):82-82
教育是强国之本。中国未来向何处去,能不能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看年轻一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价值观,能否树立起坚定的理想信念。如果只是专注于“等价交换”,埋头赚钱,就不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就会影Ⅱ向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教育部根据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出“当代大学生应当加强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抓得准,是培养国家栋梁之材的实在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