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国家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生发为一种巨大话语,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梁启超的大力鼓捣和呼号。本文意欲切入文本,以《新中国未来记》为例,对梁启超政治小说中的国家主义诉求予以剖析和释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国家主义思想对当时后世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的当下,要加快南京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五个方面:深刻认识新一轮思想解放的极端重要性;坚决保障民营经济的合法权益;精心打造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全力破解民营企业特别中小企业的融资难;民营企业全力"苦练内功"。  相似文献   
13.
开发我国老年人力资源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我国老年人力资源路径的五个再思考:必须做好服务系统、管理制度和竞争机制等政府行为;必须建立健全利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法规;必须实施柔性年龄退休制和弹性工作时间制;必须积极扎实推进老年教育;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激发老年人"再创伟业"。  相似文献   
14.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近代世界发展潮流 ,运用中日比较的方法 ,考察和分析日本从“锁国”向“开国”的转变 ,认为 :虽然两国都是被西方打开国门 ,但日本较快地从被动走向主动 ,即使在明治维新前的 1 9世纪初中期 ,其走向世界的规模、效果 ,也都在中国同类举措之上。日本在以西方作为“开国”的主要方向的同时 ,还从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出发 ,将对华关系视作战略问题 ,欲经略朝鲜与中国 ,以与对西方外交相平衡。 1 9世纪 60年代 ,日本在时隔两个多世纪后 4次遣使上海 ,就是由上述倾向促成的。这是日本试图直接对华贸易的积极举措 ;而来华日本人的见闻 ,则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5.
宋神宗在位期间全面革新朝政,包括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神宗即位初期,就令朝臣对现行科举制度之利弊和变革发表意见。在朝臣中形成意见极其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王安石、司马光等为代表,要求办学选才、废罢诗赋、一定程度恢复乡举里选,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另一派只有苏轼、刘攽寥寥数位,要求坚持科举考试选才,反对废罢诗赋和乡举里选。科举变革大致遵从了多数派的意见,熙宁三年殿试制策,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宋代士人的读书、写作风习。兴办学校、发展教育、选拔人才、取代进士试等,一直是神宗朝君臣努力的方向,朝廷最终为此出台三舍法。此外,省试经义,废罢诸科和制科,允许宗室参试,都是神宗朝在科举制度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特色检察制度一大亮点的专职委员制度,有力有效地提升了基层检察工作科学化水平。但是,由于该制度产生、运作的时间较短,相关工作机制仍有缺失。因此,基层检委会专职委员制度今后必须在具体实践中实现:(一)竞争择优机制科学化;(二)职能边界定位科学化;(三)职责履行保障科学化。  相似文献   
17.
政策支持下的平潭,正在焕发蓬勃的生命力,绝佳的战略发展机会,使两岸各界共同关注平潭的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18.
19.
在我国古代,策论类文章伴随封建科举考试而流行,其佼佼者对社会影响深远。现今高校学报中的策论型论文是古代策论类文章的传承。立足当前,为现实服务;其"论"可信,其"策"可行,这是评价策论型论文的两个主要标准。数量日渐增加,涉及领域广阔,立论角度新颖,。为文要端正写作动机,要"宽"深"兼备,则是作者和编者共同长期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太学体”是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考察太学体的科举改革背景,有助于了解其兴衰过程.仁宗朝科举策论考试改革,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策论的重要性由次于诗赋,上升到与诗赋同等重要;范仲淹改革科举,重策论而轻诗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太学体,暴露了策论空疏、怪僻的弊端,导致改革失败,诗赋重新在科举中占据首要位置.嘉祐二年,欧阳修借权知贡举的机会排抑大学体,使之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