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48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36篇 |
劳动科学 | 33篇 |
民族学 | 147篇 |
人才学 | 171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646篇 |
理论方法论 | 283篇 |
综合类 | 2629篇 |
社会学 | 1114篇 |
统计学 | 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38篇 |
2021年 | 52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36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97篇 |
2015年 | 97篇 |
2014年 | 519篇 |
2013年 | 454篇 |
2012年 | 476篇 |
2011年 | 416篇 |
2010年 | 605篇 |
2009年 | 421篇 |
2008年 | 539篇 |
2007年 | 502篇 |
2006年 | 276篇 |
2005年 | 240篇 |
2004年 | 96篇 |
2003年 | 70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9篇 |
1999年 | 26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杨瑞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1):50-54
一部《边城》,主要地点并不放在茶峒城,而是放在茶峒河支流“碧溪”上溯三里,或翻山而过仅一里的碧溪岨。碧溪岨是主人公主要活动场所,而茶峒城只是他们重要活动场所。就这两个空间来说,作品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层面世界,加上主人公生活的大小自然地理环境,《边城》实际向我们展示了三个层面的世界,即:美丽而愁人的自然、天人合一的碧溪岨、被“文明”浸染的茶峒城。这三个层面的世界不是分割存在,而是“合三为一”的艺术独创。 相似文献
172.
读者·作品·召唤结构--关于多维文学接受的一种构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智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2):44-49
艾布拉姆斯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中,“读者”是最后一个进入研究领域的。注重读者创造性的文学接受过程事实上涉及到接受主体的一切方面,并通过作品的阅读评价曲折地反映出来。受伊瑟尔认为作品是一种“召唤结构”式的存在启发,我们提出读者也是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召唤结构”,并主要通过心理学和哲学解释学的方法为文学接受过程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做出一个尽可能清晰的理论描述,使文学解释获得一个相对稳定和可靠的立足点,进而对读者的接受心态起到一个预先调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3.
杨少伟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2(4):71-74
电影导演的文学观是电影导演对电影剧本的选择方式、选择手段,处理方式、处理手段,以及从电影剧本到电影作品制作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风格追求。张艺谋电影作品文学观的核心内容是“摒弃原创,以‘我’为本”。文学作品是他电影创作的源;在他人的作品中安顿自己思想的魂;凸显个性,强化女性形象,喜好北方环境。 相似文献
174.
苏敏逸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
“启蒙”与“革命”可以说是丁玲作品中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对她而言,“启蒙”所代表的个性解放和独立自主与“革命”所代表的社会参与和自我实践是她生命、思想中最重要、不可偏废的两个部分。建国之后,丁玲的作品大致可区分为“革命”系统、“个人自传”系统和旅外散文作品等三个方面,在这三个方面的作品中依然可看到“启蒙”与“革命”思想的多重变奏。 相似文献
175.
176.
计算机软件在线许可包括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在线许可与计算机软件产品的在线许可.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是指软件著作权人通过计算机网络以电子许可合同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许可他人使用其软件的行为.文章认为,计算机软件作品在线许可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分为“中心授权平台”机制与“第三方开放平台”机制. 相似文献
177.
掺杂政治因素并不能贬低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因素第一,莫言获奖符合“六个幸运号码”与“一个活动号码”,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偶然性.莫言获奖说明中国当代文化渐为世界主流认同,意识形态渐与世界接轨.莫言作品思想性方面的欠缺,引议颇多.中外当代作家最重大的差距还是在理论修养与哲学根柢上,但中国作家偏偏普遍轻视理论修养,成为制约中国当代文学走向更高层次的瓶颈. 相似文献
178.
易丽华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Z1):57-5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前,传记作品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一直未受到注意,虽然高考文言文的考查经常选择人物传记作为阅读材料,但这些古代人物传记多是作为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培养筛选信息和理解分析归纳概括能力的范例而被使用。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后,新闻与传记是选修课程的五个系列之一。新课改后的高考语文试卷在实用类文本阅读中也体现了人物传记阅读的考查,基于这种背景,有些学校开 相似文献
180.
文学是人学,但应更多地关注“英雄”的生活,还是更多地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这个问题曾一度引起文学届人士的激烈争论,且两厢争执各行其道。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池莉的《烦恼人生》开始,一些谓之为新写实主义作家的作品不断推出,以关怀民生关注“过日子”为主调的作品大涌热浪,人们似一下子将视觉投向到人的生活的原生态。“过日子”一下子成为文学热点论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