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98篇
社会学   3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明清家族小说中对父亲角色开始了新的审视,不再是仰望与歌颂,而是贬抑与亵渎。小说往往以父亲的隐退表现父亲的失职,以无父书写消解父亲的权威,甚至对父亲进行审丑化处理,将父亲性格、能力或道德的缺陷作为审视的重心;在激烈的父子冲突中,以逆子的蜕变与冲击宣告着传统父权文明的颓败和父权维系的社会体制的衰败。  相似文献   
42.
中国古代神话中,鲧禹神话是最重要的和被后世研究得最多的神话之一。在此研究中,鲧禹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然目前学界尚无对鲧禹关系的专题研究。在梳理学界关于鲧禹关系诸种说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指出其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3.
林溪 《当代老年》2010,(1):32-33
武汉市武昌区原副区长吴天祥是著名的英模人物,他的模范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颂。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位远在农村的“儿子”,在青春的旅途中,吴天祥曾给予他一片爱心。  相似文献   
44.
父子戒毒记     
吸毒人员田龙(化名),有十几年的药物滥用史。20世纪90年代。初期,田龙下海经商,曾经身家数百万。后来,他因“赶时髦”吸食毒品,染上了毒瘾。儿子田田(化名)在他的影响下也成了“瘾君子”。家人的责怪、自己心中的负疚感和身上的病痛常常使田龙感觉生不如死。社工徐红接手了这个个案。  相似文献   
45.
本以为自己善心捐资助学,帮助一位"音乐才子"实现人生理想,没想到所谓的"才子"居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日前,齐齐哈尔市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冒充才子骗走助学老人67万元现金的男子刘文武被判刑。  相似文献   
46.
素芳 《老人天地》2010,(10):19-19
清晨,68岁的退休民警胡永华在武汉市中山公园做完锻炼,绕道民意街仁厚社区,与居民拉拉家常再回家“过早”。而他的儿子37岁的社区民警胡斌斌在社区另一头巡查。  相似文献   
47.
个人命名制是各民族共有的文化现象。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其个人命名制的形 式、功能、结构都呈现系列差异,苗汉的命名系统也不例外。本文通过苗汉文化的差异对苗族个人 命名制的诠释所导致的偏差,客观地评述了族际差异对文化诠释的干扰,并力求探寻排除其干扰的 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8.
耶律履、耶律楚材父子词作传世不多,但他们却是金源词坛契丹族词家的杰出代表.耶律履家族自辽代耶律倍至金代耶律履以及由金人元的耶律楚材,在北方的契丹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族文化与汉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耶律履父子又都是重要的文学家,他们的出现,为金代词人队伍的构成增添了新鲜血液;而且他们的词文学作品,将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清雄雅健、质实贞刚与汉文化的蕴藉多情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中国词文学史增添了奇异的审美要素.  相似文献   
49.
王老伯承租一处公有住房,其子王先生在浦东购有一处商品房。2005年,王先生将浦东房屋外借,一家人搬回父母处。此后,王先生以诸多理由挤占父母居所,并将二老送入养老院,双方因此关系恶化。王老伯夫妇住不惯养老院,想回家住却遭到儿子儿媳极力阻止,无奈之下向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站提出申请,要求儿子一家迁出。  相似文献   
50.
殷瑛 《现代交际》2010,(4):87-88
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在电影多产量化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佳作少之又少。电影高于生活之处,在笔者看来它是对现在的生活夸张化了,它的情节为大众服务,它的模式成了一种按部就班,虽然它依旧以现实为基础,但却少了那份“纯真”。《野鹅敢死队》以大见小,从大立场出发,《包氏父子》以小见大,从一个国家的一类人群出发。两者在思想上、欣赏审美上、艺术表达上均为佳作。像这类电影,应该被提倡。在电影浩瀚的海洋中,如何鉴别电影质量的好坏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从佳作中找出它能称之其名的“证据”,从而揭露出好电影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