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33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734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242篇
人才学   115篇
人口学   104篇
丛书文集   2128篇
理论方法论   506篇
综合类   3825篇
社会学   569篇
统计学   10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43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18篇
  2021年   265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04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28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673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504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17篇
  2009年   530篇
  2008年   692篇
  2007年   402篇
  2006年   379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29篇
  2003年   233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当前针对高职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培养优化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通过不同教学方法有效培养、提升他们的生态文明素养。在本文中就结合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教学探讨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养提升培养方法,希望以此开辟高职思政教学新路径,有效激发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2.
历史案例及国际比较的方法证明,文明的均衡收敛机制不单是冲突和相互威服的,而更多是和谐和共同繁荣的。虽然都依赖于市场公共品,但西欧的"分封经济"文明更多依赖市场资源,印度"种姓经济"文明更多依赖阶层固化的交易成本节约资源,中国"建置经济"文明更多依赖边际成本不递减的公共品资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扎根于人类文明的渊薮之中,全面小康建设者的举国努力,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证明了自己的综合比较优势,当代竞争中具有可持续繁荣的综合潜力。  相似文献   
33.
34.
文明交流史上一个明显的趋势在于:当强势文明分析弱势文明时,往往更关注其器物层面的东西;相反,弱势文明更向往强势文明原典性的东西,有一种找到神圣开端的寻根冲动。两千年来,中国学人动辄追溯两希传统的认识论根源,似乎西方文明的胜利真的可以用这种神圣起源来论证一样。但如仔细分析,这种盲目的溯源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先验论的色彩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35.
原始人类全身有毛发覆盖,是赤身裸体的.文明演进,进而遮蔽下体,后有挡护风寒的衣服.上古有裳无裤.到战国末年至秦汉时期,出现了与裤子有关的词"(祥)、绔((榜))"等,但并不完全等于今天的裤子.其实最早的(祷)没有裤裆,只有两条裤筒套在膝至踝骨处以御寒.(祥),很显然是一种有裆的裤子."满裆"即连裆.但还不完全是今天的裤子.最早的祥应该是为了干活方便而出现的,类似今天的大裤衩,后演进为今天的裤子.从裤子的演进,则可说明由低级到高级,从蒙昧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这一人类文明进步的轨迹.  相似文献   
36.
伊斯兰教在伊斯兰文明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伊斯兰文明具有政教合一、复古倾向、文化统一性以及因强大的适应能力导致的多样性和区域化倾向等文化特点。对于中国穆斯林中的回族而言,文化自觉包括对中华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研究,对伊斯兰文明的研究,以及对西方文明的研究。对于伊斯兰文明的研究,特别需要关注伊斯兰文明的网络结构以及伊斯兰文明对于当代社会的适应性。文化自觉的意识源自危机和危机感。近代以来中华文明和伊斯兰文明所面临的生存危机,必须从文明内部寻找原因,并从内部和外部全方位寻找解决的办法。在这一过程中,中华文明的文化自觉可以从中国伊斯兰文化和域外伊斯兰文化中受益。  相似文献   
37.
李肖  朱晨  杨丽然 《创新》2007,1(1):115-118
文化即人化,它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文明是文化的结晶,是文化主体对人类文化中野蛮性、愚昧性不断扬弃的结果,是人类有目的、有选择地过滤人类文化、形成合理文化内核的过程。中国当前的政治文明建设,需要走出“精华”和“糟粕”的简单二分的误区,用外来文化中国化、传统文化现代化,来开辟中国文化发展之路。弱化暴力色彩,强化仁政效应,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38.
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我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在这一过程中,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绿色环保的生产模式以及正确的生态文明意识,对于我们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社科纵横》2019,(11):10-14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0.
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形态。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存在着以生态中心论为基础的"深绿"思潮、以现代人类中心论为基础的"浅绿"思潮和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的"红绿"思潮。"深绿"和"浅绿"思潮由于脱离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的维度,单纯从抽象的生态价值观的维度探讨生态危机的根源与解决途径,客观上推卸了资本对全球生态治理应尽的责任,是一种"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红绿"思潮把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看作生态危机的根源,强调只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或市场社会主义,才能解决生态危机,是一种"非西方中心主义"的生态文明理论话语。从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范式看,存在着"深绿"思潮和有机马克思主义的后现代研究范式"、浅绿"思潮的现代主义研究范式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建构中国生态文明理论话语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研究范式,秉承"环境正义"的价值取向,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既作为一种发展观指导中国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又作为一种境界论以促进全球生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