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113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18篇 |
劳动科学 | 42篇 |
民族学 | 297篇 |
人才学 | 136篇 |
人口学 | 129篇 |
丛书文集 | 2629篇 |
理论方法论 | 613篇 |
综合类 | 4743篇 |
社会学 | 716篇 |
统计学 | 13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64篇 |
2023年 | 374篇 |
2022年 | 277篇 |
2021年 | 341篇 |
2020年 | 307篇 |
2019年 | 247篇 |
2018年 | 100篇 |
2017年 | 157篇 |
2016年 | 221篇 |
2015年 | 376篇 |
2014年 | 845篇 |
2013年 | 781篇 |
2012年 | 629篇 |
2011年 | 671篇 |
2010年 | 632篇 |
2009年 | 652篇 |
2008年 | 864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479篇 |
2005年 | 409篇 |
2004年 | 298篇 |
2003年 | 286篇 |
2002年 | 220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49篇 |
1999年 | 75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源远流长、连续不断的历史与文化一直是炎黄子孙所引以为自豪的.中华文明的发生和发展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弄清这一过程,将为探讨世界古文明的发展规律提供生动的范例.江林昌教授的新作<夏商周文明新探>(以下简称<新探>)即在这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2.
社会转型时期暴露出来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根源于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 ;加强制度文明建设能够营造健康的经济社会秩序 ,协调利益关系 ,整合各种社会力量 ,把人们的行为导向有利于社会转型的良性运行的轨道 ;为此 ,制度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目标合理性和过程合理性的统一 ,把握制度选择、创新的历史坐标和文化继承的统一 相似文献
63.
64.
只有不断地深入群众中间,文化活动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不断充满生机与活力。只有让大家富了“口袋”也不忘了“脑袋”,才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共创和谐的大家园。 相似文献
65.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特色之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生态文明不仅是对工业文明的超越,也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集大成者,不仅彰显了一种更高级的文明形态,也代表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方向。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等,构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继承与创新发展,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和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开辟了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6.
生态消费伦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桂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7-9
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要建设生态文明,除了运用经济、法律和政策外,还丛须依靠道德的力量,才能将生态文明的理想性化为现实性,实现人与生态环境的持久和谐. 相似文献
67.
写作指导
这道题目不露声色地暗扣了时代主旋律: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明社会、和谐社会。材料选得浅易贴切,话题拟得平稳准确。作题引导考生关注和思考现实,关注和思考人生,切合《新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考生立意范围可宽可窄,体、表现手法的选择灵活自由,是一道很有训练价值的作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8.
近年来,浦口区始终坚持家庭廉政建设不放松,筑牢了安全的家庭廉政“防火墙”,形成了家庭助廉的长效机制。他们的做法主要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进家庭。通过向区四套班子领导、各镇街和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家属赠送廉政读物、发送廉政短信、寄送廉政贺卡等方式,使领导干部家属熟知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该区还将廉政建设纳入“五好文明家庭”评比,实行一票否决制。 相似文献
69.
姜国柱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3,(1)
中国哲学注重人生价值。其中主要之论:生命本体论、人性趋善论、道德修养论、处世方法论等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协同关系。中国哲学这些独特价值,在21世纪的文明建设中将再作新贡献。 相似文献
70.
借鉴已有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构建起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生态制度和生态文化五大系统,涵盖增长性、可持续性、和谐性、自觉性四个维度,兼顾积极成果和进步过程两个标准的共计53个具体指标的省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针对四川的实证分析,增强省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性还应结合省区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主体功能区和全国生态功能区中的定位,相应调整指标或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