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66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通过考察进步概念的起源和演进,指出了在哲学上重审这一概念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通过分析进步概念所包含的两个基本因素,即事实因素和价值因素,以及进步的过去向度和未来向度,作者勾画了进步概念的基本结构,探讨了人类为何可以朝积极的方向塑造未来。虽然进步意味着向好的方向转化,但进步的时间结构并不以直线性的方式展开。开放的进步观与开放的理性观密切相关。对强进步类和弱进步类的区分表明,进步的标准是多样的。但从政治人类学的观点来看,进步要以增进人的自由、尊严与幸福为目标。我们虽然要以进步的观点看进步,但我们也需要以批判的观点看进步,因为进步不仅解决问题,而且产生问题。  相似文献   
22.
汉语与藏缅语确有发生学上的同源关系,但这并不能成为汉语和藏缅语相似语法特点的唯一解释。通过比较汉语语法神摄与藏缅语语法格摄的异同,发现汉语语法的神摄和藏缅语语法的格摄大抵属发生学上的同源异流关系,二者处在原始汉藏语分化的不同层次;其相似的语法神摄,有的属于同源同流,有的则是类型学上的异源同流,而有的则是借代关系。  相似文献   
23.
斯巴达政体类型在亚里士多德政体论中看似并不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无论是就亚里士多德试图与柏拉图方案对话也好,还是就他所关切的希腊现实世界也好,斯巴达的篇章在亚氏政体论著作《政治学》中的都是不容忽视的。本文通过考察《政治学》中对斯巴达政制的论述,认为无论从贵族、共和抑或君主政体去辨析斯巴达政体的类型,都不能将斯巴达政体归置于优良类型,而窥其中缘由,在于亚氏政体类型学意在为实践中的政体提供一般政体理论,而非单纯证成“最佳政体”,这也是亚氏对政治实践科学的目的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24.
本文对类型学视角下连动式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从国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发现三点不足之处:1,国内外连动式界定标准不同;2,重视共时研究,忽视历时研究;3,在类型学视角下连动式研究仍是薄弱之处。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国家主权—民族主体—地方自治分析框架内,根据世界各国宪法的规定,结合宪法理论,将自治权民族实现自治的形式划分为三类,即独享型民族自治权、结合型民族自治权以及融合型民族自治权,旨在对自治权民族实现自治的条件进行类型学分析。  相似文献   
26.
恐怖主义是人类社会的灾难,长期对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防控东南亚恐怖主义的蔓延并进行根治,是东南亚各国政府、域外利益攸关方(stakeholders)、国际组织共同关心的议题。身份-利益这一特质为区分东南亚恐怖主义类型提供了研究方法,也为探寻其不同的根源提供了研究途径。东南亚恐怖主义滋生于身份认同的异质化及自身对特殊政治利益的追求,以身份认同为标准和边界,东南亚恐怖主义可以分为左右翼革命型、民族主义-分裂主义型和宗教-政治型三种类型。东南亚恐怖主义身份认同需要靠利益支持,利益是东南亚恐怖主义身份认同的基础,没有利益支持的身份认同是不稳固的,当身份无法继续提供凝聚力时,东南亚恐怖组织将会走向解体或分裂,其中分裂出的恐怖组织分支会为寻求支持而建构新的身份认同。虽然东南亚恐怖组织存在多元身份认同,但只有其中一种身份在构建恐怖主义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治理恐怖主义上各国需要采取针对性强的政策,同时需要预防其他身份构建恐怖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27.
李鹏 《中国民族博览》2022,(12):140-143
反义复合词在词汇类型中具有相对特殊性,除汉语外,世界还有许多语言存在反义复合词这一词类。本文从从语言类型学角度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语言中,反义复合词在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程度的共性与差异。本文对汉语和维吾尔语的反义复合词进行归纳梳理,分析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28.
以“常德米粉”为例考察地域菜名的生成,制约其生成的因素可分为两类:语言外和语言内因素。语言外因素包括人类认知的百科知识结构和语言生成者的主观注意,语言内因素包括语言经济性原则和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生成的基本机制为转喻,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元素组合侧显、以定中结构匹配侧显组合、语义生成与扩容。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来看,类似“常德米粉”这类产地+受事侧显是地域菜名生成最典型的方式,因此这类侧显具有普遍意义,间接反映出人类思维、知识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确存共性。  相似文献   
29.
云南方言"K-VP"问句来源及其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VP"问句是两种正反问句中的一种,这在江南一带和台湾汉语都有,在东南亚个别语言中也有.而这种问句的地理上分布在云南最为集中.云南方言的"K-VP"问句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意义.云南绝大多数少数民族语言没有这种问句,云南周边其他省也没有这种问句,云南方言的"K-VP"问句是历史上汉族移民带来的.云南也有少数靠近外地的地区存在两种对立问句形式,而两种问句其时间层次应当不同.纳西语有"K-VP"问句,这也许是历史上受汉语方言的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