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0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5篇
管理学   574篇
劳动科学   27篇
民族学   75篇
人才学   116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914篇
理论方法论   185篇
综合类   2833篇
社会学   341篇
统计学   3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41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72篇
  2014年   438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60篇
  2011年   385篇
  2010年   354篇
  2009年   353篇
  2008年   417篇
  2007年   27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99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2018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根据《国标》的新要求,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体系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不能有效培养应用型人才,没有突出强调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母语水平。在此情况下,汉语言文学专业评价体系的改革可做如下探索:构建衡量学生坚定政治正确的评价体系、构建完善的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构建科学的传统文化和母语水平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32.
在应用向心理论时,由隐性语篇实体实现回指中心的语段通常会产生零回指中心和零过渡的问题,Laurel Fais(2004)为该类语段拟订的向心过渡类型虽基本解决了此类问题,但其应用能力仍显不足,本文针对语篇中嵌入的'诗歌语段对'现象,拟对其设定的过渡类型进行进一步划分,提出三种费力衔接过渡类型,使过渡类型适用于更广泛的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833.
十六、十七世纪朝鲜著名诗评家李睟光的《芝峰类说》中有很多王维诗的诗评,通过析评李氏关注的王维诗之拗体、是否袭用他人句、与同时代人比较、诗风和影响等问题后发现,李氏诗评大都颇富新意而圆满可取,其从王维诗中归结出"用字平仄"和"用律平仄"两种拗体,提出王维非袭用李嘉佑句的新论据,对贾、王、岑、杜《早朝》四诗之崭新论析,引宋人诗和高丽人诗与王维诗比较,批评黄庭坚点化王维句之生硬不成语处等,俱是道前人所未道。  相似文献   
834.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进一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城乡共同体建构体现了对城乡对称互惠共生关系的追求,是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助力。当前,城乡中心-边缘结构与要素非等值交换阻碍了城乡共同体建构。为此,结合共生理论内涵,基于空间-秩序分析框架,通过聚类算法与指标评估方法,对不同区域城乡共同体的空间结构与生产秩序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匀质、中心-边缘、互嵌三种空间结构和抗衡、虹吸、同化、融合四种生产秩序。其中,去中心化结构与融合发展秩序能够极大地促进城乡共同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建构城乡共同体应摒弃城市中心主义思想,构建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形成融合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835.
本文以法国著名的叙事学家热奈特构建的类文本理论为基础,在对其理论进行必要梳理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类文本叙事的概念,并在修正和重建热奈特类文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类文本叙事的特征及其功能,对类文本及类文本叙事进行了新的类型学研究及其批评框架的建构,以期为中国当前的叙事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批评框架,并丰富既有的叙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36.
通过建筑人类学田野调查,对阳烂村侗族鼓楼立柱式结构、外部建筑空间语言形态以及鼓楼选择地点和朝向,作了"文化持有者"的"深度描述",并以详实的田野资料论证了阳烂村鼓楼建筑天人合一的宇宙自然法则和楼桥相映的"类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37.
张建 《兰州学刊》2010,(10):199-201
文章首先讨论了NP1+给+NP2+NP3格式中动词"给"的三个论元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和张伯江(1999)归纳的现场给予类、瞬时抛物类、远程给予类三类双宾句式内部的"典型性",然后讨论了NP1、NP2、NP3为非典型性形式时构成的双宾句式和张伯江(1999)所归纳的三类双宾句式之间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38.
无论是理论视域的介入还是实践层面的考察,有关主体身份的伦理观照是始终伴随的必然命题。面对“人之为人目的”的伦理主体隐忧,脑机接口技术的出场则导向为一种“人之主体是否渐次剥离”的伦理警惕。尽管脑机接口技术现实性的应用伴随着“超人类主义”向“后人类主义”过渡的人类增强或医疗目的的功能性特质,然而其对主体身份伦理问题的探赜却停留在当下性的问询之中。与此同时,科幻电影则以富有未来性关怀的想象力建构了超越性、整体性、前瞻性的伦理困境场。尤其是通过科幻未来影像故事的假定性生成将脑机接口技术对人之主体身份的影响渐次呈现,进一步彰显了脑机互联如何生发人类异化的悲戚可能。同时,在脑机接口和人性弥散与消退的哲学思考中,阐释了人之知情同意权被捆绑后的技术宰治身体与数字永生生命等主体身份的伦理困厄。  相似文献   
839.
在网络语言中,和食物相关的“X界”的生成方式除直接构词外,还有缩略与杂糅、合并与简称、谐音构词、仿拟构词和类推构词五种。“X界”的构词能力强,涉及范围广,偏重双音化和多音化,具有即时、细化、丰富的特点。“X界”的语义色彩既庄重又诙谐、既严肃又活泼。“X界”中蕴含着群体心理认同和个体情感的社会心理,带有时代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印记。  相似文献   
840.
21世纪伦理学新走向--类伦理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类”是人性规定的特有范畴,它建构起了人对人自身认识的从未有过的价值维度,从而使伦理学真正用人的方式去理解“人”成为可能。特别是在“人类生存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人们对“类存在”、“类生命”、“类意识”、“类价值”、“类特性”、“类伦理”的认知与追求正渐渐成为新时代的突出性标志,为此,“类伦理学”将为全球性伦理问题的真正解决提供可切实依据的价值坐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