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1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78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280篇
理论方法论   48篇
综合类   872篇
社会学   105篇
统计学   24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采用“两步法”研究了农机服务发展与中国粮食生产效率的关系.基于2004-2016年全国31省份粮食生产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变化、技术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然后构建农机服务发展影响粮食生产效率的OLS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31省份粮食生产的投入要素产出弹性和技术效率存在明显差异,2008年粮食技术变化最为明显,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在2008年高达5%.(2)农机服务在2008年以后对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机服务对粮食TFP的作用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3)农机服务发展与劳动产出弹性具有替代关系,与化肥和机械产出弹性具有互补关系.在三大粮食作物中,小麦机械化程度最高,水稻和玉米的机械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73.
分析了发展粮食产地加工转化对其县域经济的促进作用、河南省发展产地加工转化的优势和方向。认为应围绕粮食经济发展,优先做好粮食产地加工转化,把粮食加工产业培育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提高粮农收入有机联系在一起,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政策扶持。要在粮食生产基地建立起较为完备的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以带动产粮大县发展经济、增加就业,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4.
在国际粮食市场不完善情况下,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保障粮食安全是在既定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下提高粮食安全政策成本效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借鉴Narayan Khadka和朱晶、钟甫宁的分析框架,分析利用区域合作机制保障中国和东盟区域粮食安全所需要的粮食储备规模,并通过模拟分析比较了它与完全市场分割情况下粮食储备规模上的差别。研究结果表明:如果政策确定的保障程度为100%抹平年度间的粮食产量变异,在中国和东盟各国完全区域分割情况下,所需要的最大储备规模是在中国和东盟区域市场整合条件下的2.16倍。可见,利用在中国和东盟区域合作框架下保障区域粮食安全的政策效率明显提高。另外,在包含日本、韩国的10+3区域合作模式下,区域粮食储备规模比10+1合作模式下上升幅度不超过4%。这说明,随着粮食保障区域范围的扩大,粮食安全政策成本效率更明显。  相似文献   
75.
报载:当前有不少农村干部群众担心,继一九八六年柴油紧缺,一九八七年化肥紧缺,一九八八年农药紧缺之后,一九八九年将有可能出现稻种紧缺,给去年全国减收的粮食生产形势雪上加霜,一场种子大战下在悄悄拉开帷幕。而在全国性的稻种大战中,最抢手的就是杂交稻种子,因为农民深深懂得优良品种是增产丰收的基础。  相似文献   
76.
粮食供求预测模型与当前实际供求状况的偏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粮食供求状况和安全问题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90年代 ,国内外许多专家运用各种模型预测中国未来的粮食供求 ,以此确定对中国粮食安全和对世界粮食市场的影响。本文比较各种预测模型的预测值 ,结合当前中国粮食供求状况 ,就造成预测值偏离实际值的价格因素做一些分析。认为 :粮食预测模型应当考虑价格变量 ,缺乏价格变量是一些预测模型的预测值偏离实际值过大的主要原因。国内外对中国粮食供求的预测模型中绝大多数是有参考或指导意义的 ,虽然几乎所有的预测模型都没有预料到中国在 1996年就能生产出预计到 2 0 0 0年才能达到的粮食产量 ,而且以后几年连续高产 ,这主要不是预测模型的预测错误 ,而是 1993年以后中国粮食市场价格超常规上涨促使粮食生产超常规增长的结果。中国目前处在结构性、阶段性粮食过剩阶段 ,粮食价格已经低迷了很长时间 ,应该算是“超常规”低迷了 ,对此应当高度警觉。虽然近期还看不出粮食过剩的压力有减轻的迹象 ,但从长期看 ,如果粮价持续低迷下去 ,重新出现供给不足的可能性是包含在“市场经济中的自我矫正机制”中的  相似文献   
77.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78.
简述了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原理和计算步骤,并对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用电量、粮食种植面积等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以及农业财政支出对粮食生产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机械总动力和粮食受灾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9.
随着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深入,其对我国粮食种植的激励作用在逐渐弱化。如何继续保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率,实现其目标是新时期完善粮食补贴政策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当前粮食补贴政策的分析,从理论上构建了粮食直接补贴对象的选择模型,并以安徽局部地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理论分析认为,粮食补贴政策应根据补贴目标以及耕地需求的补贴弹性和耕地供给的补贴弹性来选择粮食补贴对象,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实现粮食补贴政策目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因耕地供给与需求的补贴弹性不同和补贴对象的选择差异,同一地区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果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0.
南宁市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度和生产函数,分析了1997-2003年粮食生产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粮食产量灰色关联度分析作出关联因子排序:粮食单产>耕地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农村用电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农药施用量,表明粮食单产、耕地面积与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对粮食总产的影响最大,从投入角度分析粮食总产与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关联度大;基于生产函数的贡献率分析表明:化肥施用量、农业科技进步、粮食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农业劳动力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08%、27.62%、12.12%、10.78%、8.91%、0.49%,说明7年来粮食增长主要依靠化肥投入、农业科技进步,农业劳动力对粮食产量增加作用微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