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张逸群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09,(1):18-20
也许是深夜,也许正孤身一人,也许与其他小伙伴玩耍,他却是骤然间脸色惨白,呼吸急促,火气从心底往外涌……这个名叫黄征的小男孩,从3岁开始,不断地自残和攻击别人,父亲黄治带着他四处求医,先后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精神分裂症、重度孤独症,但都没有找到根治的良方。为了制止他的行为,父亲黄治只好用铁链将他锁住。10年之后,在父爱和头部微创手术的"呵护"下,他终于"挣脱"了铁链,回归校园。 相似文献
12.
13.
2007年11月22日上午9点钟左右,本刊新闻热线接到了一位来自湖北省黄冈市的读者黄先生的求助电话:“我的儿子从3岁开始,不断地自残和攻击别人,我带着他四处求医,先后被诊断为儿童多动症、精神分裂症、重度孤独症,但都没有找到根治的良方。为了制止他的行为,我只好用铁链将他镇住。没想到,这一镇就是10年……” 相似文献
14.
案情:黄某自1972年2月起一直在某石油公司上班。2000年,公司进行改制,经黄某本人申请于当年8月24日与公司签订了《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并领取了一次性自谋职业扶持金71450元,《协议》经公证后生效。公司改制后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绵阳销售分公司管理。其后,黄某的妻子以黄某于1993年便患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单位不能对他解除劳动合同为由,多次找有关部门上访。 相似文献
15.
贾福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6):27-31
德勒兹和加塔里精神分裂症分析理论与精神分析理论之间是一种在断裂的基础上发展的关系。聚焦于二者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的差异,特别关照精神分裂症分析的独特思想和思维主张及其生成过程,可详细解读其游牧式或曰“根茎式”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6.
3年前,一次信访接待中,一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中年母亲拉着我的手,流着泪说道:“救救我的孩子!”我的心被震撼了!从此,作为一名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我开始关注精神病患者在社区的生存状况,开始对这一特殊人群的工作模式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岳长华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1):27-28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社区管理中采用综合家庭干预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本辖区内所管理的69例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对干预组进行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对照组仅进行疾病的用药指导。两组均完成了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中定期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两组间分别在随访第6个月和第9个月后进行PANSS及SDSS评分,干预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辅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家庭干预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病情缓解,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主要回顾有关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眼动研究,充分介绍眼动作业绩效的测量指标,并从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三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动特性加以评论.文末就未来研究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贾福生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1(4):27-31
从弗洛伊德开创的精神分析到德勒兹-加塔里发展的精神分裂症分析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精神分析与精神分裂症分析二者之间是一种断裂关系,然而正是断裂带来新的机遇和新的连接体。精神分析和精神分裂症分析对于欲望的解读差异,带来了人们对于生产性欲望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