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6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7篇
社会学   1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晚晴》2020,(1):38-39
渣滓洞监狱是国民党西南长官公署行辕二处的特别看守所,这里关押的主要是1948年川东地下党组织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失败被捕的人员,以及川东地下党《挺进报》因发行出现问题被叛徒出卖的人员,总计200多人.《红岩》的两位作者罗广斌、杨益言,他们用亲身经历写下了狱中革命者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小说中描写的重庆解放前夕,在国民党军统的集中营渣滓洞、白公馆中,革命者狱中迎新年的场景,让人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2.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歌乐山上枪声不断,烈焰腾空。国民党特务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实施疯狂的集体大屠杀,近300名革命志士在黎明前倒在了血泊里。这起血案,史称“11·27”大屠杀。  相似文献   
33.
红岩作为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象征,有其历史原因,这种象征意义不应任意改变.红岩精神是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领导国统区革命实践中培植起来的革命精神;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一脉相承,与同一时期产生的延安精神交相辉映,构成成熟时期的中国共产党的精神风貌.正确认识红岩精神,包括它的内涵和历史定位,不能脱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弘扬红岩精神的关键在于党的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和率先垂范.  相似文献   
34.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以前,“革命论”思潮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话语。1949-1976年,在“革命论”思潮影响下的红岩文化传播及发展进程可分为奠基期、高潮期和波折期。作为社会主流话语的红岩文化,其传播及发展流露出意识形态的意向和旨归。“革命论”思潮对红岩文化的传播及发展的规范和制约作用,构建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红岩文化表现形态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35.
2000年10月创建的重庆邮电大学红岩网校现已发展成为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广泛影响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本文以红岩网校为例,回顾了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基本历程,总结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的主要经验,论述了新时期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36.
宋剑华 《晋阳学刊》2011,(2):122-130
小说《红岩》是新中国文学发行量最大的一部红色经典,作者以自己身陷囹圄的所见所闻,热情讴歌了共产党人的英雄气概与高尚品格,几十年来一直都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正面教材。但是小说中的《红岩》故事,并不等于历史上的"红岩"故事,它们分别隶属于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两个不同范畴,盲目地将两者人为混淆简单等同是极其幼稚的错误举措。  相似文献   
37.
在当代中国,《红岩》几乎是一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自1961年面世以来,《红岩》便赢得了读者持久的喜爱。迄今为止,仅在北京,它就已经印行63次,远远超过《红日》、《青春之歌》等同时代的其他红色经典作品。在此,通过对《红岩》出版成书过程的考察来探究其形成背后的运作性及功能性因素,对《红岩》如何在生产过程中逐渐实现其“意义”的转化而尝试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38.
对《红岩》的接受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篇小说《红岩》有着丰富的审美质素,开阔的社会生活画面,传奇的审美趣味,革命者感人的精神品格以及精彩的革命语录等,这些合力促使这部小说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接受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39.
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在人性的情感逻辑上和情节的合理性上远优于他的名篇<党费>;<红岩>既在文化产业和党史小说上是成功的,又以对人间生活世俗性的彻底否定而成为共产主义教科书;路遥的<人生>反映了农家子弟反抗户籍宿命的时代悲剧;王朔的<动物凶猛>在表现青春记忆上,将独到的心理学深度、无比的眷恋情绪和重新审视中所产生的质疑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相似文献   
40.
15年前,《重庆晚报》资深新闻工作者贾昭衡同志,曾在老《炎黄世界》1996年第4期上发表文章,报道了山城重庆解放前夕,在举世震惊的11&#183;27大屠杀中,有32名革命志士和两名小孩从人间魔窟白公馆和渣滓洞成功脱险,文中有许多的《红岩》一书也不曾披露的惊险情节。文章刊出后,颇受广大读者关注,希望进一步了解详情。贾昭衡同志是位有心人,15年来他在报社专业工作余暇,利用各种机会,陆续访问了成功脱险的人士或其家属,写成一部共4万多字、充满血泪的《红岩志士杀人魔窟脱险纪实》,仍交由本刊发表。由于本刊目前暂出双月刊,篇幅有限,无法对这部精彩作品进行连载,只好忍痛割爱,由作者另行处理,只选择其中部分精华章节,加发多幅照片予以刊登。希望广大读者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