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0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34篇
社会学   2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71.
在我们所属的时代,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里,真正记起自己过去的样子是通过相片而不是回忆。摄影术已经改变了我们与我们关于从前相貌的记忆之间的关系。如今我们有了摄影传记之类的东西,几乎每个人,从出生到现在或者直到死亡,都可以通过相片记录下来。尽管这种视觉记录可能不会以同样的强度记载下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但不管怎么说,它的确可以涵盖我们的一生,并且记录下那些缓慢得让我们察觉不到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2.
20世纪30年代,胡适与茅盾分别发表了关于徐志摩评论的文章。前者从传记的角度切入,后者从社会历史的层面介入,所得结论判然有别;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都把这种不同声音当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个文学阵营之间的阶级斗争。七十年后的今天,重理这段历史,便会发现他们仅仅是用不同的传记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的方法对徐志摩一生经历,即从积极乐观转入低调悲观这一事实的诠释。传记批评与社会历史批评同属于文学的"外部研究"。因此,胡适、茅盾的"徐志摩论"又显示了"外部研究"的丰富内涵,以及文学文本内蕴的巨大历史张力。对于文学史而言,两种批评方法不仅不会排斥,相反却有着互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3.
许多名人都从王阳明的思想王国中取了一瓢饮。从小贩到国王都可以读懂王阳明的心学、良知之道。王阳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人物之一,国内还没有一本其传记。选择人情味强的传记体,想方设法面面俱到,想同时满足各种要求,以流传广远。  相似文献   
274.
“下马威”语出《汉书·叙传》,班固在为祖先作传记时,记叙伯祖父班伯因定襄时局混乱,而自请担任定襄太守,定寰豪门大户“畏其下车作威,吏民竦息”.意思就是说他们担心班伯初到任时要对下属显示威风,所以有所收敛.这里的下车,并非指从车上下来的动作,而是指官员初到任.  相似文献   
275.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的历史位置及其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作为现当代文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由传记文学的本质属性及其基本特质决定的。20世纪中国传记文学具有历史与文学结合的独特品性,其发展大致经历了自觉时期、低谷时期和繁荣时期。本文列举各时期的代表作并分析其特点,指出当代传记文学出现了多元化的格局  相似文献   
276.
该文评述了忽培元创作的长篇传纪文学《群山》之所以具有了磅礴的气象、澎湃的激情,生辉的形象和文化的意味的诗美品格,就在于作者精心营构了作品的生长点和作者所具有的平民意识与陕北情结  相似文献   
277.
“传记体文学批评”是指以传记为体例,以作家为传主,体现一定文学批评意识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自司马迁《史记》首创中国古代传记体文学批评以来,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日滋月益,以至卷帙浩繁,蔚为大观。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主要集中于《四库全书》和《续修四库全书》之中。考诸二书及其目录提要,借鉴《四库全书》文体分类方法,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大体可分为六类:正史、别史、传记、总集、诗文评、词曲。据此,可窥见其整体面貌、源流正变、文类特征之大概。本文通过对中国传记体文学批评文献的初步研究,为传记体文学批评的相关研究提供最基本的史料基础和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278.
279.
我国古代的传记长期以来依附于史学而存在,所以古人往往把传等同于史,写作传记只求真实.唐代,一批兼具史才和文才的古文家,以其敏锐的眼光,指出传记写作不仅要求真,更要讲求文采,这在有意无意之间为传记挣脱史学的樊篱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文正是从传记的真实写作观到"以文为戏"的创新写作观,较为完整地勾勒出了唐代古文家的传记写作观念.  相似文献   
2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