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3篇
  免费   47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管理学   1488篇
劳动科学   148篇
民族学   459篇
人才学   398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5005篇
理论方法论   924篇
综合类   9994篇
社会学   1322篇
统计学   249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333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267篇
  2016年   399篇
  2015年   539篇
  2014年   1053篇
  2013年   999篇
  2012年   1280篇
  2011年   1507篇
  2010年   1451篇
  2009年   1466篇
  2008年   1697篇
  2007年   1217篇
  2006年   1065篇
  2005年   949篇
  2004年   802篇
  2003年   721篇
  2002年   666篇
  2001年   611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254篇
  1998年   152篇
  1997年   145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夏太生 《学术交流》2006,(8):160-162
孤愤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家的主体意识。然而追根溯源,究竟谁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孤愤意识的作家,这个问题鲜有人论及。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系统表达孤愤意识的署名作家,是中国孤愤文学之祖。屈原的孤愤诗作的美学价值在于具有悲壮、崇高的悲剧美,桀骜不驯的个性张扬之美,香草美人的意境之美,眷念祖国的情感之美。屈原的孤愤文学作品对后代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世无数的作家多受其熏陶,孤愤意识也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的主旋律之一。  相似文献   
62.
国外农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非政府组织的农业行业协会,在政府职能转变后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中以及农民利益保护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着重介绍了国外农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历程、管理与运行模式、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并得出对我国农业行业协会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63.
<伊利亚特>中大量的史诗明喻是构成这部史诗雄伟壮丽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荷马史诗明喻的喻体都取自自然物象和与古希腊人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和事务,显得原始古朴、苍劲雄奇,生活气息浓烈,极富人情味,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由于这些特点及其较强的叙事功能,史诗明喻遂成为一种优美的语用传统,这种传统在以后的史诗中能明显地感受到.  相似文献   
64.
杨树熙 《南方论刊》2005,(10):63-64
窗外小雨淅沥,平添了春夜几番静谧。我在拜读官演武散文诗集《弦上的舞蹈》。半明半暗的灯影下,影视般幻化出诗人营构的既具体又空灵、既现实又理想、既清晰又缥缈的众多审美意象。在作者笔下,“炼油树”不是“树”,倒是“鲜红的花束”;“冬雾”不是“雾”,却是“冷冻游荡之魂魄”;“森林公园”不是“公园”而是“草的凉亭,花的走廊,绿的篮子”等等。这种“变形”和“异化”,也许跟清人袁枚说的“蚕食桑而所吐青丝,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非花也”的道理庶几近之。中国古典美学十分看重“意象”,认为它是“诗的本体”,并把“情与景两者的…  相似文献   
65.
审美理念系统,以其特有的知识形式反映着人类审美价值的阶位需求。文中论述了人类最有代表性的五种阶位需求,认为虽然它们都反映一定的审美本质,但从生命与价值超越角度考虑,它们的内在思想特色和精神追求,还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6.
《围城》比喻的审美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秀芝 《学术交流》2005,(6):147-149
钱钟书《围城》中的比喻艺术之所以精湛,不仅因其丰富多彩,更因其意蕴深邃。它蕴涵着汉民族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精警的隐喻结构与通脱的哲理内涵,虚实相涵的哲学理念与相反相成的辩证统一,具象的思维方式与“立象以尽意”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7.
儒家的审美目标以伦理为本位,追求审美的社会功利目的,而道家则强调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的精神自由。在审美的途径上,儒家重感性认知,强调“诗、书、礼、乐”等审美途径,而道家重心理过程,主张“道法自然”。对审美功能的认识方面,儒家认为审美是为实现伦理政治服务的,而道家则认为审美的功能在于创造性激发功能,即促使个体自行参悟自然之道。  相似文献   
68.
文章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分析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文化生活的需求、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9.
论当代大学生审美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也是制约其他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着眼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是将其培养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发展的、具备良好精神品格的人才的重要途径,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既要通过学校教育、环境熏陶等外化方法,又要依靠大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实践,内外因相互结合,才能切实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70.
章旭清 《天府新论》2006,(5):147-150
19世纪后期20世纪上半叶的东、西方现代戏剧,都把目光不约而同地锁定在人类社会所普遍面临的现代性问题上。虽然同样是关注人类社会的现代性困惑,中、西方现代戏剧各自的“现代性”呈现出的却是不同的文化品格。中国现代戏剧履行着“启蒙救亡”的社会职责,而西方现代戏剧则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