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1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罗水乡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永定区西部。这里群山环抱,景色秀美,民风古朴。土家“六月六”祭祀活动及茅古斯舞,代代相传,从不曾中断。1993年,该乡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群众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1998年该乡的传统文艺节目茅古斯舞首次在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栏目中亮相,一时名冠京华,主持人称“罗水乡的茅古斯舞人人能跳,老人能跳,小孩也能跳”。1999年11月,经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协会第八届年会的47位专家考察与审核,罗水乡被正式命名为“罗水茅古斯民俗文化村”。2001年古历6月6日,该乡隆重纪念土…  相似文献   
162.
展现悲剧的艺术是多种多样的。哈代的悲剧艺术犹如一幅跌荡起伏的画卷,即有远景、中景,又有近景,同时三景的聚焦点突出展现了悲剧的根源。本文辩证地阐述了哈代在《德伯家的苔丝》中,充分挖掘各种悲剧因素,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现苔丝悲剧的独特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63.
笔者对《秦腔》和《花旦》两部作品分别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表现手法、推动情节的主要事件以及值得商榷之处做了细读式平行比较。侧重人物性格塑造、民俗民风、传统戏曲艺术表现,在同中辨异,在差异中发现两位作者各自的情感倾向。同时也让作品瑕瑜互见,充分体现读者阅读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64.
刘禹锡遭贬谪后写下的许多反映巴蜀荆楚一带民事民俗的诗,这些创作从形式、创作方法和艺术品味追求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歌行体的,它受“以俟采诗者”的创作目的的影响,创作时比较拘泥于现实,因而作品在诗歌意境上缺少一点灵空高妙的韵致;另一类是律绝体,它是为传唱、表演而写的,在创作上不拘于现实,按照意境的审美理想来结撰意象,故而作品富有清雅、婉丽、悠远艺术品位,使诗歌产生了言语不尽、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5.
在舟山群岛渔乡的民风民俗中,诸如特产习俗、船具习俗、钱币习俗、婚娶习俗、娱乐习俗、祭奠习俗等方面均有奇异特色,并带有浓厚的信仰特征与象征意义,透溢出历史积淀的伦理观念与人们祈福求祥、弭凶消灾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66.
清代西域边塞诗是清代诗人在有感于新疆独特的自然人文氛围之下,情之所至、有感而发时作出的。清代西域边塞诗生动完整地表现了清代西域各方面的情况,不但有对独异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还有对日渐加深的西域边疆危机及由此而采取的屯垦戍边政策的描写。除此之外,作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有不少汉人因各种原因来到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也是不可避免的,这也在清代西域边塞诗中有着充分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7.
程旭光 《阴山学刊》2002,15(3):35-37
民间美术是群体性艺术,是在民风民俗活动中产生和发展的.民间美术有其共性审美特征,遍及各民族民俗节日中.它不仅丰富了庶民百姓的生活,也为各门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的参照.  相似文献   
168.
近现代燕赵文化的个性特征及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览了近现代燕赵文化发展变化的脉络及其丰富多姿的内容,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分析了近现代燕赵文化的个性特征和缺陷,并剖析了近现代燕赵文化变迁的原因,揭示了其在燕赵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9.
刘平 《民族论坛》2012,(3):17-19
2011年11月26日-2012年2月16日,“楚风湘韵——湖南民艺民风民俗特展”先后在台北市松山文化园区、高雄市佛光山、台中市创意文化园区等地展出,吸引了近20万人次参观。省博物馆馆员、展览导览员刘平与省群众艺术馆非遗办专干、展览工作人员钟妍在特展工作之余,撰写了大量“特展日记”,真实记录了特展期间的情况,是两岸人民交流与学习最动人的见证。本刊现摘录她们的部分日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