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60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南越王墓出土的铜镜纹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南越王墓发掘的39枚铜镜就其特征详细分类.同时从形制、镜背纹饰以及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解析,通过不同时期的各类造型,探寻南越王墓铜镜的时代背景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作为礼制重要载体的青铜器,其上之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反映了人类思想观念及其转变过程。商周青铜器上的纹饰和造型由神秘走向写实,由单调变为多样,人物与动物性纹饰和造型中的“人”由被动走向主动,由配角转变为主角,这体现了由“天合不僭”到“天命靡常”,再到“天道远,而人道迩”的人本主义思想观念一步一步形成和确立的过程,从“敬虎”到“刺虎”正是这一过程的生动表现。  相似文献   
123.
“陶器即媒介”,是根据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理论而对人类“陶器时代”史前文明所给予的一种学理性诠释。若将史前陶器及其造型、纹饰和陪葬功能置于麦氏的泛媒介论、媒介延伸论和媒介讯息论等媒介理论视域中,即可得出下述四个阐释性结论:陶器首先是延伸人体媒介的体外代具,其次是普渡先民灵魂的诺亚方舟,再次是承载象形符号的文化媒介,最后还是缔造史前文明的技术媒介。  相似文献   
124.
甘青彩陶纹饰及其精神内质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进程中,彩陶文化占有人类文化艺术中不可多得的重要的一席,它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生产技术的主要标志。黄河上游甘青地区彩陶造型优美,内容丰富,纹饰繁缛,线条流畅,色彩艳丽,出土数量多,装饰精美,堪称世界彩陶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以马家窑文化为主,透过甘青精美绝伦的彩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分析熔铸其中的凝聚原始先民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25.
《家庭科技》2007,(9):15
"望":月饼拿到手上拆封后,要仔细看外观形状.好的月饼外表金黄润泽,工艺细腻,成形好;饼面纹饰的纹理清晰完整,边口爽利.而劣质月饼外表色泽不光亮,乌黑发暗,不均匀.  相似文献   
126.
商代青铜器纹饰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层次 ,人兽变形、身体简化、蝉纹和吞噬姿态等特征说明其中蕴含着商王变形力量的象征。这种象征着变形力量的纹饰所表现的可能就是高祖夒。  相似文献   
127.
杨渝坪 《学术论坛》2012,35(5):174-176
从刺绣的类型、艺术特征和美学价值上探讨彝族服饰刺绣图纹的文化内涵,按图案探讨其中典型的马樱花、四方八虎纹、马牙裹布绣等所特有的象征意义。这些服饰图纹反映出彝族特殊的祖先崇拜和先民图腾崇拜及朴素的哲学观念,刺绣纹样多层次地折射了彝族特有的审美观和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28.
龙山文化玉器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4000年左右。主要从龙山文化玉器中最具特色的玉礼器入手,由立体造型、平面纹饰两大方面来分析龙山文化玉礼器所蕴含的审美特质,探讨史前龙山文化玉器形式之外的精神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蕴,从而使考古器物和文艺美学得到有机结合,并为中国史前审美意识的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9.
众多的彝族物质文化遗产中,漆器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从造型、色彩和纹饰方面研究凉山地区的彝族漆器,归纳其造型特点,分析其色彩和纹饰的含义及装饰法则,揭示出了彝族漆器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0.
十三年爯壶于1976年出土于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该窖藏内虽有共王时期的标准器——墙盘,但此壶的断代仍争议很大,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说法:共王、懿王时期说;懿王、孝王时期说;孝王、夷王时期说。时间跨度过大。先前学者多只注重断代中纹饰、铭文书体及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等要素的一种或是几种,由于角度单一,所得结论不免有所偏颇。本文综合考虑该器的形制、纹饰、铭文书体和内容,并对西周中、晚期各王在位年数进行讨论,从多角度重新审视该壶的时代归属,认为此壶当为西周晚期偏早厉王时期之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