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7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3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贾玉巧 《天府新论》2007,(Z1):44-45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农业的根本途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强和扶持龙头企业建设;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加强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中介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2.
赵泉民 《社会科学》2008,(11):59-64
乡民社会与市民社会是20世纪中国与西方在社会型态差异方面的最好描述.正是由于其中蕴含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理念的根本不同,使得在西方蔚为壮观的合作社制度,在中国却成为政府"强制性"变迁下的"逆向运作",发展也远不如人意.要扭转此种境况,至少有一点是必须的:农民身份的职业化、公民意识的树立和乡村市民社会的建立与发展.否则,所有一切变革农村的举措和制度.都将会是一种事倍功半或"雷声大,雨点小"的绩效.  相似文献   
113.
2008年全面铺开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村庄社区组织资源的重塑产生了诸多层面的影响,并深刻地影响了农村村级治理的效果。本文认为,林改后村庄社区再组织化的可能资源有内外两种:外部包括林业站新功能的扩展和外来公司,它们可以起到促进乡村的再组织化;内部包括林改后的村两委以及林业合作组织。通过多种组织资源的介入与治理,可以形成优质的村庄社群质量,达到村庄的善治,重构农村的社会、经济、生态并重的包容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4.
解决农村贫困是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农民组织的"异化"使农民组织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城乡二元分割的制度化障碍制约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城市化产生了体制性冲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是农民的最佳出路,但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将是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5.
论组织化社会中的信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的进步体现在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上,工业社会已经可以称为"组织化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与社会的组织化相伴生的是一种契约型信任.契约型信任从属于以分工一协作形式出现的集体行动的要求,是一种非人格化的、制度化的信任,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从契约型信任在工业社会的表现来看,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能够使整个社会的行为成本降低.特别是在组织活动中,是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中,信任的秩序功能将会日益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116.
本文认为,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极限,而组织化是人类克服自身极限的有效途径,通过组织化,使专业分工不同的个人在集体中形成了整合的力量。组织化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社会。  相似文献   
117.
118.
资本下乡与乡村振兴的路径——农民组织化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兴起新一波的工商资本下乡热潮,迫切要求建立资本下乡促进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新一波资本下乡的兴起源于农村利润空间及国家政策支持,其客观效果是使农民卷入到更广泛的市场体系中,获得收入增长的机遇。实践经验表明,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工商资本与乡村社会互动面临的交易成本困境、公共资源配置困境及利益再分配困境,均可以通过村社组织有效破解。与其它合作经济组织相比,我国的村社组织是一种独特的综合性基层组织,具有组织成本优势、资源优势和合法性优势,因而能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119.
将农民组织起来并发挥农民主体性是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也是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对日韩农协组建历史的考察,研究发现:人多地少、以自耕农为主的东亚小农社会形成了农业发展的特殊经验,即国家主导自上而下地建构农民自治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借助横向合作属性与纵向规模效应的有效互促,实现农村“公益”的发展。这种农业发展的“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国家法团主义建构过程,值得中国乡村振兴学习借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需要基于国家法团主义对农民进行再组织,构建有效的联结政府、市场与农民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村党支部引领组建的合作社作为单位农协,再改革现有的供销社纵向组织体系是较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0.
入世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本应是我国的优势,但入世以来,这类农产品的出口贸易却遇到了很大的障碍,与我们入世前的研究预测不符,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消除农产品出口贸易障碍,农产品出口必须实行标准化、组织化和市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