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3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4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19篇
理论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42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31.
组织化是在推进社会治理过程中,基层社会重新组织的过程,体现社会自治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城市社区居民的再组织化,即在社区引导下居民自主、自愿形成各种组织的过程。浙江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治理揭示了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社区治理呈现出新特征,即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丰富了居民社会生活,创新了社区互助服务模式,在参与公共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再组织化有利于促进基层社会的结构转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协调。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良性互动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赋权机制、自下而上创新驱动机制和基层社会整合的社会资本机制来实现的,并具有协调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32.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经济与政治层面论证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并结合我国农村现状探讨了农民组织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模式选择,最后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33.
社区治理模式创新既是当前我国社区管理体制创新的现实基础,也是完善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重要举措。我国城市社区呈现出社区组织碎片化、社区公共性衰落、社区生活个体化三大新困境。"社区治理共同体"成为化解城市社区问题的有效理念。此共同体以政府、社区、社会组织和居民为主体,以社会再组织化为手段,以实现社区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为根本目标。社区治理共同体是国家与社会、政府与社会、国家参与社会自治组织实现合作主义的具体实践。这不仅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更有利于加强基层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334.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这对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产生深刻影响,生产经营过程中技术水平、信息获取、安全标准的提高使得经营规模小、资金匮乏、竞争能力弱的小农户受到严峻挑战。农业市场化改革前,农户被限定于农业生产环节,中国农村经济实施市场化改革后,作为微观生产主体的农户重新被纳入到市场交换体系中。基于对山东、山西、宁夏三省(自治区)981个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对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农产品种养规模的调整、新品种的更换、生产技术的获取等情况的考察可以发现,处于不同产销组织模式下的农户在生产决策、获取服务、参与订单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种产销组织对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5.
农业的组织化及其秩序是农业社会学的重要议题。通过对烟草农业这一高度组织化的农业实践进行分析发现,农产品收购是实现农业组织化的关键,对生产过程进行契约化的合同管理、对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的分级定价以及对集中收购进行程序化的预约控制,在制度层面上呈现了农业的组织化秩序。与此同时,农业生产的自然特征和乡村社会的关系网络,使得组织化秩序存在必然的内在张力,从而形成“秩序的间隙”。正因为这些“间隙”在被默许的违规行为中得以弥合,农业组织化的制度秩序才更加具有韧性,农业组织化的目标才真正得以实现。这意味着,农业组织化有着极其复杂的实践逻辑,不仅在于特定作物条件下的制度秩序,更在于具体情境中的农民行为及其社会文化意涵,这是农业组织化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36.
家政业是我国农村妇女向城市转移就业的重要产业。因此,家政工职业身份建构的中观组织实践与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后的工作与生活质量高度相关,也是该议题从宏观政策最终体现为微观个体意识的重要落脚点。本文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提出了三类组织化实践路径,分别为企业组织路径、公益组织路径和群团组织路径。三类组织基于各自的立场与目标,分别强调家政工的性别身份、处于“草根”社会结构位置的流动劳动者和传统产业劳动者等多元但彼此独立的职业身份。但为了回应家政群体职业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及身份理论机制,宏观维度的政策与制度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立场诉求与实践,将多元组织化实践下的家政工多元身份最终整合为统一、稳定的职业化身份,以作为家政产业深化发展、提质扩容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37.
农民合作社是促进小农组织化的有效载体和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也是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中国农业农村发展中有其独有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农民合作社正处于从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文章在厘清农民合作社发展逻辑的基础上,客观研判当前合作社发展特征,深入分析合作社发展面临的现实挑战,提出针对性应对思路和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338.
提高农村社区的组织化程度是推动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发展、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有效途径。基于对全国农村互助养老案例的扎根理论研究,探索农村互助养老社区组织化的实践逻辑。研究发现,农村互助养老组织化组织化的过程、结构和基础的有机统一。农村互助养老可持续运行依赖“熟人社会”环境、集体经济和基层自治的底层逻辑,政府和社会推动组织化需建立于其上。促进互助养老的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在于建立互惠均衡、权责明确的契约关系,提高个体与组织的关联程度,激发个体的参与动机。目前,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松散、基层自组织薄弱、服务存在单向性、治理主体的权责分配失衡制约着农村互助养老的可持续运行。农村互助养老应当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与村庄的资源禀赋相结合;重视底层逻辑建构,培育老年人自治组织;优化治理主体间的合作结构;创新互助养老运作模式,提高社会关联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