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8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1216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20篇
人才学   189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1826篇
理论方法论   357篇
综合类   2937篇
社会学   458篇
统计学   8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6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390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461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1402篇
  2007年   715篇
  2006年   336篇
  2005年   303篇
  2004年   259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东岳论丛》2017,(1):117-122
人的存在方式是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统一,当代社会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的存在呈现这样的变化:物化分化了人和物,只有以人的目的来衡量人,才能重建人与物的统一;人的基本行为原则,使人的存在具有一定的确定性,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使人的存在状态呈现不确定性;人们的生活具两个向度:现实性和可能性,只有包含可能性的现实性才是有未来的现实性;虚拟世界占据了人的时间,但只有和现实世界相连才能被人拥有;当代社会,固定的“家”放不下变动的心,无论回家还是离家,人都在寻找心安之处。  相似文献   
232.
《东岳论丛》2017,(1):105-111
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与当今各种形式的生态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分享了一些共同的东西,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别或裂隙。这种裂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在对待人文主义的立场上,它既非人类中心主义亦非生态中心论,而是坚持一种“更高的人道主义”。第二,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是以存在论而非价值论为基础,其主张保护自然不是因为自然的内在价值而是因为自然本身的存在。第三,海德格尔生态伦理学的实现途径是诗意的而非科学的,它与一种生态语言诗学结合在一起。这使得海德格尔的生态伦理学更切实,更彻底,更具有诗性或审美气质,对于当今的生态诗学、美学建设也具有更直接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33.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要求,为更好地了解嘉禾县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需求,制定了一份网络调查问卷,依据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参培教师基本现状、培训现实需求、培训具体实施建议以及存在不足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34.
于慧 《劳动世界》2014,(1):126-126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变化,我国家庭服务业日益兴起,家庭服务业现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其作为发展较快一种新兴行业,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我国家庭服务业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方面和安置进城农民工方面起着重大作用,改善民生,增长就业,是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有效方式,是构建和促进和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35.
王凤仙 《齐鲁学刊》2012,(5):141-144
《多余的话》是文人瞿秋白面对死亡考量自己短暂一生的荒诞体验书写。瞿秋白站在死亡的边缘,终于从"沉沦"中解放,获得了彻底的自由,发现了自己的荒诞性生存状态。命运的左右,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对立,真实自我与社会身份的疏离,失去了精神故乡的流浪,与现象生活的隔膜,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瞿秋白的荒诞感。《多余的话》超越了阶级、政党和各种"名目",是文人瞿秋白源于生命存在的自由言说。  相似文献   
236.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集叙事和哲思之力,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小说"研究存在"的功能,其主旨是对人的可能性的探寻:小说通过对人类因"遗忘"而固守的伦理价值标准的解构,为充分实现生命本体体验搭建了平等的价值平台。并以此为前提,建构了人实现无限可能性的路径:因平等而自由,因自由而饱满,因饱满而逃离生命中因失去所有维度而无法体认价值感的虚无之轻。  相似文献   
237.
在当代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中,有这样一种倾向,即把马克思海德格尔化。不可否认。马克思和海德格尔都以自己的方式颠覆了传统的形而上学,但其理论相似性的背后存在思想的巨大差异。马克思从现实的历史和人的存在出发,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改造,最终实现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的解放;海德格尔则通过其“思想的移居”,即从“意识”的逻辑演绎转向对“此在”的生存状态和生命体验的分析来领会存在的意义。只有深入二者的思想,才会看到他们对“存在”问题的不同诠释,才不会简单地以海德格尔解释马克恩。马克思不是谁,马克思就是马克思,这是我们实现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当代对话并由此推进马克思哲学的研究所必须清醒意识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8.
已有的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概念的解读要么只关注作为本体的自在自然,要么只强调自然的社会历史特性,并以此来强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的区别。这样的研究方法具有明显的简单性和片面性特征。其实,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自然概念是相互一致的,并具有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性特征。优先存在的天然自然、人自身的自然、通过实践作用的人化自然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自然概念的三个具体维度,并且,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这三个具体的维度又具有历史发展的内在融合的统一性关系。  相似文献   
239.
爱不仅是情感的维度,更具有存在的意义。作为终极关怀的一部分,爱与终极关怀休戚相关,爱的沉沦正是终极关怀的困境所在,而爱的诠释则是终极关怀的表达。爱的存在深入生命的深层,并通过象征、悖论以及信仰的方式呈现出来,爱的呈现既是生命的展开,也是终极关怀的践行。  相似文献   
240.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思潮自19世纪被正式提出后,直至今天仍是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尤其在20世纪",现实主义"的泛化使其完成了文学越界,其影响力已经渗透到众多领域。现实主义在理论主张与创作实践"对接"的过程中,关于文学想象这一争议性话题始终进行着自我悖反性言说,即在理论预设上为了张扬现实而排斥想象,但在创作实践中却又无法回避想象。"现实主义"对文学想象的刻意拒斥,削弱了文学想象在文学创作论中的地位,对其后的文学思潮与创作实践产生了极大影响。对这一问题的厘清,不仅能够深化人们对现实主义这一文学创作思潮的理解,也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