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5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消除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潜力,对日本实施惩罚式的赔款政策。但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阵营的扩大使美国将促进日本经济复苏与对抗以苏联为首的共产党阵营相结合,立足于将日本打造成亚洲的经济堡垒,促成了东亚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使日本得以进入以美国为中心的太平洋经济圈。朝鲜战争以及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冷战思维为日本带来了大量特需订单,保证了日本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2.
对外援助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方式是对外经济援助.我国对外援助中的伦理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贯穿了韬光养晦、义利平衡、独立自主、共同发展、负责任大国、和谐世界等伦理思想.从伦理的角度看,完善对外援助政策的对策是:冷静应对“新殖民主义”,继续韬光养晦;妥善处理“中国责任论”,坚持量力而行原则;淡化双边援助,坚持多边援助;考虑要全面周到,慎重减免援助国的债务.  相似文献   
43.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经济援助是美国援华体系的重要环节,它在援助力度与援助性质上随着远东战局的发展和美日矛盾的激化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美国对华政策日趋积极和国民政府外交重点转向美国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对战时中美"特殊关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艾森豪威尔政府上台后,秉承了共和党的传统经济政策,即紧缩政府财政开支,限制政府开支规模;在对外经济政策上,则是力主自由贸易政策,削减对外经济援助规模,实行所谓的"贸易而非援助"政策.在艾森豪威尔第一届政府时期,不仅对杜鲁门政府时期对外援助机构做了重大调整,而且大幅度削减对外经济援助的规模.艾森豪威尔政府对外经济政策的调整,除了受共和党传统政策的影响外,另一重要原因是意识形态因素的困扰,即美国经济援助是否应该用于帮助受援国发展国有经济.  相似文献   
45.
记得20年前外语大学毕业后,离开祖国亲人,独自一人来到非洲北部的苏丹,半年通一次电话,3个月收到一封家信,确有"家书抵万金"的体会.  相似文献   
46.
尼赫鲁执政时期,联邦德国在1956年至1963年期间对印度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助。这一时期联邦德国对印进行经济援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响应、跟随美国的对印政策是最初的动因,推行、维护其德国统一政策决定着联邦德国对印经济援助的规模和力度,抵制所谓共产主义的扩张和中国的威胁以及对冲苏联对印度经济援助造成的影响也是这一时期联邦德国对印度大规模经济援助的重要原因。此外,以对印度进行经济援助为契机,为联邦德国的工业品打开印度市场,从而为联邦德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创造条件是联邦德国对印度进行经济援助在经济上的重要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