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是当地彝族历代毕摩在当地彝族民间口传文学的基础上,用本民族传统文字——彝文如实记录、第二次创作以及翻译转写其他民族民间文学,并由彝族毕摩一代又一代不断加工、修改、补充、完善,且流传至今的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从当地历代彝族毕摩所保护和传承且当地彝族民间流传的传统经籍文学版本的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看,有史诗类、传说类、伦理类、神灵传言类、婚丧礼仪类、恋爱婚姻类及译著类等;又从当今当地彝族毕摩讲唱传承形式和场域及其采用的唱腔唱曲音乐看,有“甲苏甲类”“诺依特类”“设依甲类”“阿哩甲类”等。纵观滇南彝族传统经籍文学主要体裁、素材及其内容,具有民族性与国际性、支系性与区域性、原生性与变异性、追忆性与憧憬性、丰富性与复杂性、吸纳性与开放性、祭祀性与文学性、历史性与时代性等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42.
彝族诺苏支系宗教经籍写本至今保留着一些古朴的形制特征,这些特征的形成既有本民族自己的创造,也曾经深受汉文书籍制度的影响,是彝汉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的有力证据,也是诺苏宗教经籍产生历史非常久远的一个佐证。本文就其书写材料、书写特点、装帧形式、传承收藏特点等作了比较细致的描述和探讨,希望能为探索诺苏经籍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找到一些根据。  相似文献   
43.
自董仲舒明确提出"<诗>无达诂"后,从汉迄清,关于<诗经>的研究就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阐释的可能是不可穷尽的.而"<诗>无达诂"泛化为"诗无达诂"也源于宋人释<诗>,其后才影响于诗文批评.泛化后的"诗无达诂"在理论内涵上仍遵循着"<诗>无达诂"的阐释理路:"从变"、"从义"."从变"侧重阐释的自由性,其具体表现有:"见仁见智"、"原意悖谬"、"诗无达诂而不诂";"从义"则强调阐释的限制性,其具体表现有:"本事求诂"、"坐实求诂"、"另类求诂",充分显示出中国阐释学的特色.并与西方阐释学有着密切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淮南子》最早的注释——许慎、高诱注中的15条作了辨析。在训诂原则和方法上注意了如下几点:1.联系语境(包括广义语境——时代、原书思想倾向和狭义语境——上下文语意等)释义;2.结合语法释义;3.结合修辞方式释义;4.尝试据音释义;5.比较互证。  相似文献   
45.
《隋书·经籍志》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都将西晋挚虞的《文章流别集》(已佚)列为中国古代文献“总集”之始,原因即在于此书不但规模宏大,荟萃各家文章;更因为它体例周密,一方面分体选文,另一方面依体序说、系统评论。近人刘师培《集文章志材料方法》云:“流别者,以文体为纲者也。”[1](P28)后世很多总集的体例沿袭《文章流别集》,于别裁选文的同时,亦论文体渊源流变,提供了古代文体学研究的丰富资料。其中尤可注意者,为明代的几部文章总集,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流传甚广,常为研究者征引;而同一朝代后出转精的贺复征《文…  相似文献   
46.
王菊 《民族学刊》2019,10(1):81-87, 123-125
彝族毕摩经籍中出现了关于宋仁宗的“狸猫换太子”故事,在历史记载、说书演义、叙事模式、社会语境、仪式过渡的共同作用下,由毕摩撰写完成了“仁宗的故事”。但是,该故事又由自己的方式来讲述,其深层次结构与很多故事类型和原型仪式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7.
马端临的目录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学渊源。其“因仍会通”的历史观 ,深刻地制约、指导和启发了马端临的目录工作实践和目录学思想的形成 ,对目录巨著《文献通考·经籍考》的撰写 ,从指导思想和编撰方法、体例各方面均产生不小的影响 ,从而也决定了《经籍考》的目录学价值。  相似文献   
48.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雅》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9.
在"经学变古时代"的大气候中,受疑古思潮的激发和禅学思想的渗透,宋代诗学解释多元论开始在诗话中活跃起来。可以说,宋代是"《诗》无达诂"经学解释话语成功转化为"诗无达诂"文学解释理念的演变期,是"诗无达诂"多元解释思想的全面践行期,与前代相比,当然也是形成诸多与"诗无达诂"相类的多元理解话语的丰产期。对这些多元解释思想和话语进行举要,有利于呈现宋代诗学解释学与宋代经学解释学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时代特征,当然也有利于进一步揭橥中国诗学解释学多元理解与阐释向度的构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0.
黄生作为"有清一代朴学之先登者",他对清代小学的开启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对黄生训诂成就的研究,使我们对黄生的训诂成就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黄生文字学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因此,本文拟从文字学入手深入考察,以期更全面系统解读其学术成就。黄生能够以字的形义分析为入手点,以意义系统为落脚点,以假借、同源分析全面展开因声求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