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55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63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关于《尔雅》研究史的整理和研究发端很早,代有传人,清代以来尤盛,成就斐然.然而,过去的研究成果大都各有侧重,且篇幅不大,憾其未备.朱祖延先生的雅学研究则别开生面,其成果浓缩于《尔雅诂林》一书.该书不仅规模皇皇,前所未有,而且搜罗全面,内容丰赡,融注疏考论为一体,汇百家注疏于一编,创建了立体化的《尔雅》研究史体系,卓然一帜,令人观止.  相似文献   
93.
“《诗》无达诂”的美学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董仲舒明确提出“《诗》无达诂”后,从汉迄清,关于《诗经》的研究逐步经历了汉学传统、宋学传统以及汉宋之争,以不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阐释的可能是不可穷尽的。而其研究历程则在理论内涵上显示出中国阐释学的“从变”和“从义”特色。  相似文献   
94.
95.
《英文汉诂》是严复为英语初学者编纂的一本语法书,在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严复独特的学者气质、开启民智的教育观和博学多通的语言观促成了“答海内学者之愤悱”这一指导思想的形成和实现.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此书并没有照译英人之说,仅仅限于语言规则的描述,而是从历史、文化、社会等不同角度对语法进行分析,以汉语为参照,贯通古今中西,形成了多元化阐释语法模式,不仅丰富了语法内容,而且弘扬了中国文化,体现了严复独特的语言现和外语教学观,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6.
鉴真及其弟子赴日,大力推动了天台教学思想在日本的流播,其中弟子法进功不可没。法进赴日前居住的扬州白塔寺很可能早就存在天台教学思想的传播;当时律宗高僧律、天台二宗兼学,鉴真、法进也不例外,均被誉为"天台宗学者"。法进在日不仅讲诵天台经籍,而且还利用自己携带至日的天台经典协助校勘已流传的天台佛经文本,参与佛经校勘事业。其与鉴真留存于东大寺的天台经籍为最澄所阅读,并由此促使日本天台宗的诞生。法进是最澄、园仁、成寻等日本天台宗历代宗师所注目敬仰的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97.
中华法系的本质属礼法,《尚书》在礼法形成发展中具有决定性地位。西汉以降,礼法研究未能澄清两大问题:一是信史时代宜从何时起算。二是孔子序纂《书》可否视为更改史料。此二问题的解答在今日尤其重要。它约束着中华礼法体系研究的系统化。考证揭示,基于伯夷的记时精确性,中华礼法信史断代应定在尧舜时期,而非夏朝。讨论揭示,孔子以良史之能纂序《尚书》,这根本不是更改史料,而是升华《坟》《典》内涵。此讨论结果为礼法研究夯实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自贵州本土文献遗产保护研究专家杨有赓于20世纪六十年代发现并展开相关研究以来,虽有一批著录整理成果相继问世,但至今仍无统一而行之有效的著录整理规范。本文立足笔者在参与整理校注《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姜于休家藏卷》过程中的实践体验,对比分析前人著录整理成果,对中国苗族混农林契约文书著录整理的规范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以飨同道学者。  相似文献   
99.
诂经精舍是阮元在浙江任上建立的一个地方性学校,汇聚了江浙一代诸多著名学者和优秀士子.精舍在成为嘉庆以后最重要的学术基地之一的同时,也是当时两浙文学活动的重要依托,其中不乏以诗名世之人,他们的创作从乾隆四十年延至嘉庆一朝,抒写出特定历史时期才人士子的独特心声,以不同形态展现了性灵思潮的深刻印记.  相似文献   
100.
《隋书.经籍志》和《隋书.经籍志补》的体例和著录方式一脉相承,延续了其四部分法和按书名、卷数和作者的顺序著录图书的方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不同之处。《隋志补》依据其它史书中的作家本传,进一步完善了《隋志》的内容,同时又对所增书目进行了考证。《隋志补》中并没有《隋志》中的众多序录,其学术价值也不及《隋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