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2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44篇
社会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61.
语言认知的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认知是哲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共同课题。哲学上的客观主义、经验主义以及体验哲学极大地影响了语言认知研究。对语言认知的理解也从语言符号独立于身体,发展到语言符号通过认知与身体联系在一起,直至体验哲学所倡导的心智的体验性、认知的无意性和思维的隐喻性。  相似文献   
262.
英国工业革命是世界历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生产力巨变,也是青年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生成的鲜明时代场域。青年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尝试将英国工业革命史放置在欧洲革命史乃至人类社会发展史中理解,建构了立足“生产革命—社会革命”解析工业革命史的新范式。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派在“重读”青年恩格斯英国工业革命史研究成果上的经验与理论路径分歧,集中围绕抽象或具体理路、经济或文化视域、客体或主体归因、本土或国际影响四个焦点展开,实质是将历史哲学中经验历史与理论历史之间的争论,拓展为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验向度和理论向度之间关系的考量。实际上,青年恩格斯对于英国工业革命史的整体性阐释,不仅有基于史料文献的具体分析,更有立足哲学思辨的总体史观照,反映在对历史的实践性质、客观动力、主体力量、价值导向的初步厘定。这表明,此时恩格斯在通往唯物史观的“另一条道路”上试图综合经验语境和理论空间,已然站在科学世界观立场上审视共产主义事业了。  相似文献   
263.
先验经验主义往往被用来界定德勒兹哲学的根本特征, 但这个名号本身就包含着有待澄清的种 种难点和疑点。 学界往往倾向于将先验性等同于内在性, 进而仅将先验经验主义看作德勒兹的生命论的另一 种体现。 但实际上, 在德勒兹的早期思想发展之中, 先验性已然呈现出某种与内在性深刻对立的动机。 此种 对立最早出现于他对休谟问题的独到回应, 后在 《差异与重复》 中呈现得尤为清晰。 从时间的第一种综合 到微分式的理念论, 从经验到先验, 从休谟到康德, 这条隐含的线索也标志着德勒兹思想出现过的最为关键 的否定性裂痕。 在晚近的法国思想之中, 梅亚苏的思辨唯物论及其核心命题 “唯有偶然性是必然的” 似乎 正是先验经验主义的最极端而深刻的推进。  相似文献   
264.
受西方近代感性文化的影响,伯克考察了崇高与美的心理-生理基础,但他的生理学观点常常受到学者的忽视或者贬低。实际上,审美情感的生理学解释在伯克的美学中占据了核心位置,是他论证趣味标准和美感根源的基础和落脚点。通过寻求崇高与美的准确内涵和普遍原则,伯克把美学建立在经验科学的基础上,批判了审美的理性主义、相对主义和联想主义理论,强调了理性和精神活动的限度。伯克美学的生理学视角在西方美学从古典美学向现代美学的转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为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和生理学研究路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65.
罗素和詹姆士是两位富有影响的现代哲学家,他们二人之间有过激烈的思想交锋。罗素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和现代分析哲学的立场出发,率先对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尤其是其真理观发起了猛烈的批判,直陈其理论缺陷和实践危害。詹姆士则对罗素用来探讨哲学问题的逻辑分析方法持坚定的排斥态度,认为它过于抽象和空洞,无以发挥实际作用。不过,罗素接受了詹姆士的彻底经验主义,并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这二人之间的思想交锋反映出新兴的实用主义思潮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之间微妙的关系,对现代英美哲学传统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66.
26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