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977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3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02篇 |
劳动科学 | 57篇 |
民族学 | 116篇 |
人才学 | 204篇 |
人口学 | 16篇 |
丛书文集 | 1836篇 |
理论方法论 | 362篇 |
综合类 | 3798篇 |
社会学 | 905篇 |
统计学 | 7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6篇 |
2023年 | 178篇 |
2022年 | 197篇 |
2021年 | 222篇 |
2020年 | 205篇 |
2019年 | 147篇 |
2018年 | 79篇 |
2017年 | 141篇 |
2016年 | 174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686篇 |
2013年 | 437篇 |
2012年 | 529篇 |
2011年 | 566篇 |
2010年 | 534篇 |
2009年 | 564篇 |
2008年 | 643篇 |
2007年 | 492篇 |
2006年 | 344篇 |
2005年 | 307篇 |
2004年 | 243篇 |
2003年 | 232篇 |
2002年 | 218篇 |
2001年 | 273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86篇 |
1998年 | 40篇 |
1997年 | 3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深圳市宝安区四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来,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区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宝安区中心工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区第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突出针对性、提升实效性、弘扬创新精神、提高规范化水平”的工作思路,依法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取向、现实关怀、实践来源与人民大众有着密切的联系,使其真正意义上具有"大众性"的特点,具备大众化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科学性、人民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必须走向人民大众,实现理论自身与人民大众的结合."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前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目的,马克思主义既是大众化的产物,又须走向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使马克思主义面向大众的价值取向从理论变为现实,因此,必须以大众为中心,立足于大众的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73.
夏目漱石对于基督教的态度经历了较为明显的嬗变过程,内心呈现出极端的矛盾,他反对宗教中的偶像崇拜及形式主义,憧憬宗教的道德伦理和超越思想。夏目漱石关注宗教主要是出于"生存困境"和道德上的探寻。基督教宣扬真、善、美,道德、良知、宽容以及自由、平等、博爱精神,正契合了他的文学理想。他的文学真正地追问人的生存状况,希望从宗教中能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其意义在于超越生存困境,塑造崇高人格,提升社会道德。 相似文献
74.
75.
明前期传奇是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两个戏曲高峰之间不可忽视的过渡环节,其创作总体成就不高,思想倾向以宣扬封建伦理道德为主,艺术方面则追求典雅骈俪,这种创作倾向可概括为“以时文为南曲”。明前期传奇是朱元璋推行全面复古政策、恢复中原传统文化的产物,也是《琵琶记》及其影响下“剧以载道”观空前加强的产物,并且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传奇的创作。 相似文献
76.
77.
本文从讨论董事与公司的关系着手,简要评述了几种观点,认为董事与公司之间的关系是不同于代理、委任与信托的一种特殊关系。董事的义务可归纳为忠实义务与善管义务两种。分析了确认董事对公司承担侵权民事责任的可能性,并具体分析了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最后提出应完善董事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78.
对语言谬误的研究是西方学术的宝贵传统。西方语言谬误分析的主要缺陷之一是不能严格区分歧义这种客观现象与歧义谬误这种人为的主观错误 ;不能落实语言谬误的责任者。黄展骥先生以“标准语义”为基础 ,对“歧义谬误”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 ,解决了歧义谬误分析存在的不少问题 ,并且揭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以空为实”的谬误 相似文献
79.
亚里士多德认为,最高的善就是幸福,幸福就是灵魂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德性即中道,思辨活动是至上的幸福.他的幸福观启发我们在追求幸福时应当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个体幸福与集体幸福的关系. 相似文献
80.
大多数哲学家认为,道德探讨必须首先从善的定义出发。而康德却另辟蹊径地指出,善作为意志与行为的关联,如果它的确立是先于道德法则的,并且它决定我们的欲求能力,那么它只能是一个经验的、偶然的概念,根本无法承担起道德评价所需要的确定性,也不可能支撑起需要确定规范性的道德哲学体系。相反,道德法则因为具有先天确定形式而成为普遍的评价标准,因而能够支撑起有规范意义的道德理论。所以,道德探讨的起点首先是寻求普遍的道德法则并进而通过道德法则确定作为意志对象的善。然而,对于道德生活而言,基于确定性的道德原则和基于欲求能力的幸福同是我们生活意义之所在,只考虑其中之一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