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28篇
社会学   32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讲解文言文中文质兼美的作品时,通过想象画面、续写训练、改编表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的想象展开翅膀,让他们的思维遨游宇宙。  相似文献   
42.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既是一部为民族独立、国家繁荣、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也是一部自身不断成长、发展壮大、走向辉煌的光荣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紧紧依靠和紧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  相似文献   
43.
大家知道《红楼梦》是大约250年前曹雪芹的一部伟大著作。流传到今大抵是80回,这80回是经典,任何人不能乱动。有人把这80回比喻成断臂维纳斯,这个比喻是恰当的。现在大家看到的通行本是120回,后面的40回是别人续的。8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断臂维纳斯,120回的《红楼梦》是一个接臂维纳斯。  相似文献   
44.
《经理人》2012,(12):69-69
29年前,Santana品牌从德国沃尔夫斯堡来到上海,从此铸就属于中国现代轿车工业的历史辉煌。如今梦想再度扬帆起航,2012年10N30日,10辆全新一代桑塔纳将与100多位体验者从大众汽车集团总部德国沃尔夫斯堡垂新出发,跨越14个国家,驶向中国首都北京,亲身体验长达19500公里的传奇之旅。在长达45天的非凡旅程里,全新一代桑塔纳将穿越欧亚大陆,探寻欧洲文化的人文底蕴与Santana品牌文化契合点,同时也将接受8段不同路程的严酷考验,向世人展示其真实不改的传奇品质。  相似文献   
45.
米脂远不如米脂婆姨出名。如果不是因为“婆姨”,很多人一生不知道“米脂”。  相似文献   
46.
“南京大萝卜”与“上海阿木林”意义相近。近代上海人常把南京人视为“傻瓜”、“笨蛋”,讥之为“南京大萝卜”,以至于有些南京人在表白自己的籍贯时,不愿说是“南京”,而要说是“江宁”,就是怕别人笑自己是“南京大萝卜”。  相似文献   
47.
"续"理论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学习是通过"续"实现的.该理论为语言学习研究找到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该文主要以"续"理论为基础,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不同的上文语境输入方式来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听力成绩,验证读后续听写,视听后续听、续写以及直接听写的听力教学方法是否促进学生的听力成绩,进一步剖析"续"理论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促学功效.研究发现,基于"续"理论的情景输入方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力成绩,实验班在语音、语法以及单词协同效应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班,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8.
写作是高中英语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学生写作能力的教育,是学生听、说、读能力提升的体现.针对当前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实践现状,将读后续写教学法运用到其中,优化高中英语教学体制,发挥英语听说读写综合的效能,进而提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性培养.对此,分析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读后续写教学法的应用原则,提出高...  相似文献   
49.
关于《红楼梦》的续本现存很多,本文对清代以来众多的续本进行了考察,通过对《红楼梦》各种续本的反复阅读、对照,分析归纳出清人所续与近年来包括资深作家等一系列再续文本的共同与不同特点,也包含着对这些续本的长处与不足的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50.
在晚清1900年以后兴起的旧小说续写中,古典小说里面的很多人物都迁徙到大都市上海过上了摩登生活,甚至有幸“穿越”到未来社会。举例言之,在《红楼梦》的结尾遁入大荒山隐修的贾宝玉,到了1905年由吴趼人续写的《新石头记》里,因想起未酬的补天之志而忽然“热念如焚”,从而踏入当代晚清社会,游历了集“文明”与“野蛮”于一身的上海和内地,并参观了未来中国。在旧《石头记》和《新石头记》之间,在女娲所补之“天”与“物竞天择”的“天”之间,存在着时空和观念上的张力。吴趼人等晚清转型知识分子将梦想和焦虑编织在新的叙事尝试里,自身也如同其笔下续写的角色一样,迁徙到半殖民地的大都会上海。迁徙和“穿越”发生在时间置换和空间的置换中。对时间感觉和空间感觉的表征是文学表征的框架性问题,在社会和文学发生变革的时候,必然会发生时空表征形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