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3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93篇
人才学   31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00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568篇
社会学   8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3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14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31.
林子赛 《理论界》2012,(8):116-118
文化资本扩张及文化霸权问题是我国当前不可回避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的文化资本、文化政策逐渐辐射到我国。本文首先系统地分析了文化资本在我国扩张的前提条件,即文化的消费化,接着阐述了文化资本背景下民族文化的深刻危机,指出遵循市场逻辑(资本逻辑)的文化资本与体现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文化制度之间的矛盾是根源所在,民族文化危机主要体现为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文化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两大矛盾,最后探讨了危机下民族文化的自觉及自我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32.
唐均 《兰州学刊》2012,(5):84-87
西夏文记录的两个"佛"字,一个是"■声、人(为)义"的形声字,一个是"伫留(于龛位)之人"的会意字,真正的字源与西夏人自编辞书提供的附会性用字解释判然有别。而这两个"佛"字所反映的西夏语词虽然源自汉语的"佛陀"一词,但是并非出自相同的借用轨迹,其间还透露出音节弱化的藏缅语共性来。  相似文献   
133.
陶生魁 《兰州学刊》2012,(10):182-184
清代沈涛的《说文古本考》是一部利用异文材料从事《说文》考订专门之作,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恢复《说文》本来面貌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34.
中国古代建筑非常重视"象",但"象"大多依循程式,述而不作。因建筑之"象"既是视觉的社会建构之物,也是社会的视觉建构中介。"象"致力于成为生产"凝视"的欲望机器,而"象"的生成与传播又建基于由"礼"衍生的"数"、"位"、"文"。因此,它们分别担当了建筑凝视中的形塑机制、结构技术、话语背景角色。  相似文献   
135.
刘剑 《学术界》2012,(6):133-139,286
现阶段,“文本”已成为了人文学科的重要概念,而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文本含义在数字语境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本概念的流变,大体上经历了古典文本观、结构主义文本观到解构主义文本观等过程.在短短的不到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文本的内涵和外延均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静止到动态、从线性到网状、从语言到事件、从文本到互文到超文本的等一系列的嬗变.  相似文献   
136.
文道观是决定创作境界、引领学风建设的关键。欧阳修文与道俱、道胜文至、不为空言的文道观,引导了宋代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推动了"古文运动"健康发展。这既与北宋前期文学环境与文化语境息息相关,又与个人文化资本与"斯文自任"使命意识紧密相连。欧阳修多以"回信"方式表达见解,"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而发之,以信后世"的主张,得到士人群体广泛认同。欧阳修正本清源,复兴儒道古风,积极承担社会道义和现实使命,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在文化实践中,欧阳修突破"文各有体"藩篱,破体为文,"以文体为四六",创造了风神独具的"宋四六",化解了骈散之争;又通过知贡举黜落僻涩险怪的太学体,使古文传统重获新生。欧阳修文道观理论与文化创新策略,使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创造性弘扬了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37.
在元代传记中出现了大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这些传记文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其中色目人与中原文人的交谊与契合是一个重要方面,主要表现在:色目人融入中原社会,遵从中原礼俗,学习中原文学艺术;中原文人与色目人友好交往与互动,赞颂色目人的品格与成就;色目人与中原文人合力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构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以色目人为传主的传记展现了元代民族融合与文化交融的现象,体现出多民族一体的状况,可见多族士人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努力,为涵括多民族文化的中华文化增添了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138.
本文从周作人文学汉语的实践过程来探讨现代美文的发生,认为周作人的文学汉语特色可以用"知言"来概括,分三层论述:首先描述了知言的特性构成了美文的特征,接着分析了知言与美文何以能够统一的历史过程与逻辑原因;最后探讨了周作人知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9.
“直符”制度是汉代官方保障各级行政机构正常运转的一项重要举措。自东汉开始,民间社会对“直符”观念不断予以神秘化,乃至演变成为一股思想潮流。当时的民众认为代表时间、方位上的禁忌并预示着吉凶祸福的神煞也要轮值当班。这种神煞“直符”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土木营造等事宜,还渗透到丧葬礼俗领域,进而抽象化为一种普适性概念,遂成为数术学、星占学的重要考虑指标。此外,东汉末兴起的道教在创立初期就援引和借鉴了汉代官员轮流担任“直符史”的做法,建构出具有鲜明宗教特征的神学化“直符”观念,并延续到后世。  相似文献   
140.
反互文性是指演讲或辩论中引用一些说法或专用语言来反衬、反驳对方的观点,达到击败对方的目的。美国总统电视辩论所使用的反互文手段包括指涉、戏拟、典故、引用等,它能为听众带来丰富的反互文联想,是辩手击败对方的常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